在演说中,川普宣布成立对外税收局(External Revenue Service),目标是透过关税增加政府收入,并改革贸易制度以保护美国工人。根据川普提名的财政部长Scott Bessent的表述,关税或将成为美国应对不公平贸易行为及谈判的主要工具。然而,瑞银指出,美元走强及外国供应商降价等因素将部分抵消关税的影响。
根据瑞银的研究,亚洲科技产业目前可暂时松一口气,因为关税政策尚未明确落实。回顾2018年,分四阶段实施的关税措施最终对科技产品的衝击有限,部分税率甚至被撤销或下调。瑞银经济团队预测,若未来关税再度启动,可能于2025年9月起分四阶段进行,主要针对中国出口产品,并基本避免波及其他地区。然而,若悲观情景成真,对中国及其他地区加徵大规模关税,将对全球及美国GDP分别造成1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
科技行业中,消费性产品的风险较高,尤其是智慧型手机与PC等品项。根据2023年资料,中国对美出口科技产品总额达1280亿美元,其中820亿美元集中于上述两大品类。瑞银分析师指出,美国最大零售商百思买营业成本中,中国进口仍占60%,若关税政策落实,成本势必转嫁至供应商与消费者。
另一方面,AI和云端服务相关产业受到全面贸易战的影响相对有限。瑞银指出,伺服器制造商如广达因无墨西哥设厂,风险较低;ODM厂商已启动笔记型电脑产能迁移计画;iPhone生产则因超过90%集中于中国,转移需时较长。此外,生成式AI相关基础建设的投资亦不易受到短期关税波动影响,除非全球经济因贸易战步入衰退。
瑞银强调,儘管关税可能推升产品价格、抑制需求,但云端服务提供商及AI供应链的长期增长动能依然稳健。未来,亚洲科技业需持续观察贸易政策动态及市场环境变化,谨慎应对挑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