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分级医疗、改善健保点值,健保署今年推动全台6分区医院个别总额,也就是事先给予各医院一定额度,超额部分打折给付,过度成长则不予给付。健保署长石崇良表示,合理成长率会针对门诊人数给予更高的加权,鼓励医院收治门诊新病人,但不鼓励同一病人多次就医,另根据住院疾病严重度给予不同权重,可避免急重症被排挤的「医疗人球」问题。

石崇良表示,医院个别总额是从南区开始执行,不断地修改精进,以避免大家所担心的急重症被排挤、医疗人球等问题。目前南区、高屏区、东区已陆续採个别总额制,而台北区、北区、中区仍採「摊扣制」,也就是当申报额度超过当季总额,多出来的部分由各医院按比例扣回。

健保署南区业务组组长林纯美说明,过去健保摊扣制度下,不论各医院人力、门诊住院比例等组成,给付都一样,加上医院规模相差大,一季50万元和一季5亿元的都有,有些只看门诊、有些住院较多,如果给付只看量、不看内容,这是不公平的,而个别总额制可以让医院如常服务,不需要去精于计算。

今年起全台6区将实施「个别医院前瞻式预算分区共管试办计画」,做法是扣除急重症等刚性需求,再分3阶段打折给付,若过度成长则採「断头」不给付,额度由各分区因地制宜订定。石崇良表示,在新制度下,根据合理成长率、实际申报量,各医院会得到不一样的健保点值。

石崇良进一步说明,合理成长率的订定包括许多细节,例如住院的加权比门诊更高,且会纳入考量CMI值(住院病患资源耗用的程度);门诊人数的加权是50%,而人次的加权是20%,确保新病人不会被拒诊,而在好好治疗之下,每人就医次数可以被控制,让情况稳定的病人下转,落实分级医疗。

石崇良表示,过去小医院因为点值而浮浮沉沉,没办法做计画性的招募人才、调高薪资等,新制实施后,希望让小医院有成长空间,可以预先知道预算并规画,不需要靠门诊衝量,只要维持医定的成长即可。

其次,目前全国医学中心门诊医疗点数占率54.5%,石崇良表示,过去曾订定目标是住院55%、门诊45%,但随着医疗模式改变,例如癌症标靶药物可以在门诊处理、不需要住院,未来希望至少朝住院50%、门诊50%前进。

「个别医院前瞻式预算分区共管试办计画」可兼顾医院必要服务和竞争成长。石崇良说,目前各区共管会议已经开完了,细节各有不同,待今年3月召开医院总额协商会议后确认;台北区预计今年第二季实施,其余5区回溯今年第一季实施。

#健保总额 #医院 #门诊 #住院 #分区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