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很注重食物升糖指数(GI)对血糖的影响,但家医科医师李思贤表示,却常忽略了胰岛素指数的重要性,它是造成代谢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一些低GI却高胰岛素指数的食物,像是高蛋白粉、低脂牛奶、牛肉、起司、优格等,在改善胰岛素阻抗时最好别多吃,以避免增加胰岛素阻抗及相关代谢疾病风险。

升糖指数只能侦测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医师李思贤在个人粉专发文表示,升糖指数是食物引起血糖上升的幅度,虽然非常实用,但缺点是仅能侦测碳水化合物对身体的影响。因为只有碳水化合物有显着的GI值,而蛋白质和脂质的GI值则近乎为0,但不代表它们对身体没有影响。

高胰岛素指数可能引发胰岛素阻抗

而关于胰岛素指数,李思贤说,是用来衡量在食用定量食物后的2小时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的上升幅度,当食物的胰岛素指数越高,体内产生的胰岛素就越多。胰岛素指数的重要性在于,胰岛素阻抗是代谢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持续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引发胰岛素阻抗。

高蛋白粉、低脂牛奶、牛肉、起司、优格为5款高胰岛素指数食物

李思贤进一步举例指出,牛肉的升糖指数值为0,但胰岛素指数值却高达34。因此,有些糖尿病患者希望通过吃牛肉控制血糖,却适得其反。虽然高胰岛素指数食物通常与高升糖指数食物重迭,但一些低GI却高胰岛素指数的食物更值得注意,如高蛋白粉、低脂牛奶、牛肉、起司、优格等,这些食物在改善胰岛素阻抗时不宜多吃。

研究表明食物胰岛素指数与胰岛素具相关性

李思贤提到,根据一篇发表于2024年《Nutrients》期刊综述文献中,探讨了食物胰岛素指数在预防和管理胰岛素阻抗及糖尿病中的应用,该研究从394篇文献中筛选出最相关的25篇,结果显示食物胰岛素指数与实际观察到的胰岛素反应显着相关,而碳水化合物并不是胰岛素反应的显着预测因子,这表明胰岛素指数在第一型糖尿病、胰岛素阻抗、第二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比单纯的碳水化合物摄取量更具价值。

除此,李思贤说,一篇发表于2016年《Journal of Diabetes & Metabolic Disorders》的研究,探讨了饮食胰岛素负荷和饮食胰岛素指数与胰岛素阻抗风险的关联性。研究表明,饮食胰岛素负荷和胰岛素指数,可作为胰岛素阻抗的独立饮食风险因素,提示高胰岛素生成潜力的饮食模式可能增加胰岛素阻抗及相关代谢疾病的风险。

高胰岛素指数食物摄取应依个人生理状况判断

不过,李思贤坦言,胰岛素指数也有缺陷,其一是测量时间的限制,因为胰岛素指数仅测量食用后2小时内的胰岛素水平,若食物的油脂含量高,初期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较低但时间较长,则无法预估2小时后的影响。

李思贤认为,更好的方式是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状况进行判断。若本身有胰岛素阻抗问题,食用低胰岛素指数的食物是明智的;但若过瘦或缺乏胰岛素,高胰岛素指数的食物可能有益。他表示,胰岛素指数在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尚不明确,这些患者应遵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李思贤提醒,食疗的原理非常复杂,不仅需关注碳水、蛋白质、脂肪的比例,还要考虑引发的生理反应。均衡饮食是健康的根本,但每个人的均衡饮食应是独特的。

#高胰岛素指数 #胰岛素阻抗 #升糖指数 #糖尿病 #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