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74年歷史的淡水渡船头灯杆因淡海轻轨蓝海线第二期路线规画面临迁移议题。新北市捷运局12日召开地方说明会,提出4种异地保存方案,经与会者讨论,金色水岸公园及离岸堤成为优先考量,但地方仍存不同意见,建议捷运局持续沟通,以确保文化价值与地方需求兼顾。

淡水渡船头灯杆自1951年设立以来,曾作为船只入港指标,1980年代因都市发展与造陆工程而转移至陆地。2023年新北市文化局将其公告登录为歷史建筑,允许异地保存。随着淡海轻轨蓝海线第二期路线计画与灯杆现址重迭,迁移方案成为讨论焦点。

捷运局12日举办地方说明会,提出4种异地保存方案,包括「金色水岸河滨公园」、「金色水岸离岸堤」、「观潮广场」与「淡水海关码头园区」,希望在修復灯杆的同时,也能延续其导灯功能及文化意象。建筑师詹益荣表示,灯杆目前已失去原有的导航功能,且位于观光老街的狭窄通道,影响行人通行,因此异地保存有其必要性。

会议中,地方代表对迁移方案表达不同意见。淡水民安里长郑英和支持金色水岸公园与离岸堤方案,认为能延续灯塔指引功能;议员蔡锦贤团队也赞成离岸堤方案,指出该地视野开阔且施工便利。然而,议员郑宇恩则提醒,离岸堤过去曾因景观桥规画引发地方反弹,若灯杆设于此,恐影响文资价值的传播与民眾可及性。他建议捷运局应审慎评估,并确保未来灯杆周边能有完善的解说与文化展示。

捷运局副局长王益翔表示,目前灯杆迁移已有共识,但仍涉及老街店家及壳牌仓库的影响,后续将持续拜访相关单位,并依照文资审议会的决定执行修復再利用计画。他强调,捷运局将广纳地方意见,并于6月前提交完整报告至文化局审议,以确保歷史建筑的文化价值获得妥善保存。

# 新北市 #淡水区 #捷运局 #异地保存 # 渡船头灯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