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央视14日报导,中国大陆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指出,尽管上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对此,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可以增强大陆能源资源的自主供应能力,保障经济安全和战略需求。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各地聚焦大宗紧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围绕重点成矿区带和重要含油气盆地,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找矿突破,西部地区新增一批能源资源基地,中东部老资源基地资源基础进一步夯实。
首先,确定有潜力的找矿区,西部地区可以利用卫星或航空探测数据和图像进行大面积的地表观察,寻找可能存在的矿化迹象;东部等植被发育地区则需要大面积样品採集,通过实验室化学分析来发现有用元素最高的区域。
一旦发现了具有潜力的矿床,科研人员要进行实地调查和取样--在选定的重点区域内採集岩芯样本进行实验室测试,构建出更加精细的矿体模型。
矿业公司取得探矿权后,会对发现的矿床进行更加精确的勘查和经济评价,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市场需求预测等。
在正式开採之前,必须完成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并获得採矿权后,进行开发。
唐菊兴指出,一个矿床从最基础的地质调查到最后开採出来,大概需要10年到15年的时间。「很多地区一个矿床要经歷一代人、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努力,才能把矿找出来,最后被企业来进行开发。」
经过几十年持续技术攻关,大陆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和装备研发突破国外封锁与垄断,研发了一系列自主装备,初步具备了全域、多尺度、高精度综合勘查能力。尤其是轻量化的小型化设备能够在条件艰苦的地区进行精准勘探,解决了以往在高海拔地区「人上不去、装备上不去」的难题。
此外,大陆在遥感技术、卫星监测和大数据应用方面的显着进展,为资源找矿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矿产资源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