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空服摇篮」美称的老牌私校惊爆涉霸凌教师与不当招生,也让外界对私校抢学生、约聘雇专案教师不稳定等问题议论纷纷。专家直言,少子化浪潮席卷大专院校,不少大专也开始以「专案」约聘老师,以定期契约「劳保」聘用专业人士任教,不只要顾研究,教学、行政量能也被校方压榨,一旦6年约满发现招生不佳,还能叫老师走人,这种制度「简直是渣男」。

校内前专案助理教授徐志男表示,自己在校5年半期间,校方看准他就是「菜」,又是个约聘「打工仔」,除了本科授课外,还塞了一堆教室要自己保管,更是把招生从「做简章」、「接待参访」、「出外宣传」等大票业务丢给自己。直到他受不了了旧疾復发婉拒工作,校方即开始陆续刁难「丁等不续聘」逼迫他离开,求助学校所在地劳动局与教育局,却被当「皮球」般互相推托,难堪处境简直是「霸凌人球」。

徐志男指着宣传海报感嘆,自己砸钱找彩妆替学生梳化,还替学校制作宣传DM,却遭学校「丁等不续聘」只能狼狈离开。如今重回校园看着大图输出海报,自己无限感嘆。(图/黄耀徵摄)
徐志男指着宣传海报感嘆,自己砸钱找彩妆替学生梳化,还替学校制作宣传DM,却遭学校「丁等不续聘」只能狼狈离开。如今重回校园看着大图输出海报,自己无限感嘆。(图/黄耀徵摄)

徐志男说,其实不少学校「底气」很够,学长姐也在业界开枝散叶,与其把老师、学生当「吉祥物」四处招生,不如回头充实课程,让老师好好上课,与企业合作,把资源引进来,毕竟网路资源发达,学生也会互通有无,学校老办些「譁眾取宠」的活动,背后却这样「压榨」专案老师,「听到谁还敢来」他感嘆。

国立台中教育大学教育学系教授陈延兴指出,大学「少子化」海啸其实早该预料,因着华人社会普遍「唯有读书高」的观念,2000年代时任总统陈水扁政府喊出「一县市一国立大学」,让不少研究量能并不充沛的学校仓促升格。此外,还有私人企业兴学优税等利多,大举抢进高教市场,但当时一届大一新生40万人,如今在少子化浪潮下「腰斩」,2024年大一新生剩不到19万人,未来也难以反转,各校不能坐以待毙,只能想办法开源节流。

另一名资深学者则说,由于「少子化」浪潮从中小学先行,不少大专开始「有样学样」效法中小学以「员额控管」名义大量聘用「免洗」约聘老师,即使有资深老师退休或跳槽等空缺,不少学校会改聘「专案教师」名义约聘聘用,他们比照约聘雇员保劳保,但研究、教学、行政可不比资深老师少。

国立臺中教育大学教授陈延兴直言,「专案教师」便宜行事的风气盛行与年金改革大刀一挥之下,会让更多学术型学生拒绝投入博士研究,「掏空高教」绝非危言耸听。(图/翻摄自国立台南大学网站)
国立臺中教育大学教授陈延兴直言,「专案教师」便宜行事的风气盛行与年金改革大刀一挥之下,会让更多学术型学生拒绝投入博士研究,「掏空高教」绝非危言耸听。(图/翻摄自国立台南大学网站)

学者更直言,由于人性使然,不少长官及资深教授反而更敢「叫嘴」专案老师,不想带的讨论、不想跑的招生、不想上的课通通「丢」给专案老师做,若老师「翅膀硬了」勇敢拒绝,还会被贴上「不配合」标籤,动辄「不续聘」威胁,且因专案教师属于「契约」制度,专案教师没有资遣费与预告工资可请领,只能「滚蛋」落魄地到就业服务站申请「失业给付」,教育单位这种「约聘」歪风,「简直带头当渣男」,令人看了摇头。

陈延兴则示警,少子化海啸造成的「专案教师」现象,除了让教师惴惴不安外,不少有志学术的学生,看到学长姐辛苦读到博士,却还是沉浮在「流浪教师」大海多年,也不敢贸然投入博士行列,加上年金改革问题,乾脆早早到业界打拼,长此以往本土高教人才缺乏,「恐成为国安危机」。

学者指出,其实不少正式教职门槛较高,比方高师大不少校系徵聘专任教师时,会把「国科会计画」等纳入筛选门槛,不少博士生毕业后,因为还没机会获选国科会计画,根本投递不了这些正式教职缺,这时若先以「专案助理教授」名义接计画,做个几年后厚实基础,也较有底气抢正式教员缺,「只能这样安慰年轻人了」他感嘆。

对此,万能科大发言人黄文聪回应,少子化是各校共同问题,各公私立学校也都有专案教师,聘约、考绩与工作分配该校都依法办理,但聘约详情涉及个资,若非当事人亲洽或书面授权,学校无法透露内容。

更多 CTWANT 报导

#大学教授 #专案教师 #约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