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每6位长者中就有1位曾经跌倒,国健署呼吁长者补充足够营养、规律运动、进行慢性病管理,并留意用药安全。(李念庭摄)
据统计,每6位长者中就有1位曾经跌倒,国健署呼吁长者补充足够营养、规律运动、进行慢性病管理,并留意用药安全。(李念庭摄)

我国今年迈入超高龄社会,65岁以上人口已超过460万人,除了慢性疾病,长者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跌倒」。据国健署统计,跌倒是长者事故伤害死亡原因第二名,每6位长者中就有1位曾经跌倒,不仅会导致骨折、行动受限,更可能引发长期失能或死亡。

今年68岁的杜先生,在将满65岁之际,到游乐园搭乘云霄飞车,没想到导致颈部受伤、下半身瘫痪。手术后,在台湾生活復能健康促进协会理事长锺孟修协助下进行復健,以下肢肌力和核心训练为主,进行起坐、站立练习,逐渐恢復肌力功能。

不过,旧伤加上本身有糖尿病,復健完后,杜先生两年内又在家中连续跌倒3次,包括在浴室滑倒、洗澡时摔倒,及弯腰捡东西时跌倒,所幸未伤及头部,伤势无大碍,日后恢復也很良好。家人因此更重视跌倒问题,开始改善家中浴室设备及环境,增加扶手、地上铺软垫、清除杂物。

台湾高龄照护暨教育协会理事长张家铭说明,四肢无力、肌力变差、居家环境杂物多、照明昏暗、营养补充不足、姿势性低血压等,都是跌倒危险因子,使用镇静安眠药、肌肉松弛药、降血压药,也可能增加跌倒风险。临床上撞到头是最严重状况,可能导致脑出血,也常见因跌倒造成髋部、脊椎骨折个案,长期下来更可能造成卧床、失能。

张家铭说明,随着年纪变大,四肢及肌力会渐渐衰退,正常状况下,30、40岁起每十年肌力会衰退8~10%,80岁时肌力可能只剩年轻时的50%。若住院或长期卧床,更可能加速肌力衰退,躺一周就会衰退10%。因此住院期间,医院也会鼓励病人多活动,防止肌力急剧下降。

锺孟修补充,也有很多老人因曾经跌倒而产生心理阴影,感到害怕而不敢出门活动,让肌力继续衰退,反而提升跌倒风险。因此他鼓励长者多活动,可以透过辅具协助,增加内心安全感,多运动、补充营养,维持身体健康及功能。

国健署呼吁,可以透过「防跌三步骤」预防长者跌倒,包括充足营养、规律运动,慢性病管理、定期量测,以及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据统计,我国85%长者至少有一项慢性疾病,血糖、血压过高可能造成眩晕不适,应定期测量追踪血压、血糖、血脂数值变化;平时要注意摄取足够热量、蛋白质,并定期运动增强肌力;用药时医师也应协助评估,避免药物交互作用。

国健署也参考WHO提出长者整合式照护(ICOPE)指引,对65岁以上长者进行「认知、行动、营养、听力、视力、忧郁」六大面向整合性评估。国健署副署长魏玺伦提醒,长者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功能评估,或觉得身体状况衰退时进行自我检测,及早发现衰弱并採取措施。民眾可从LINE ID搜寻「@hpaicope」,加入「长者量六力」LINE官方帐号。

#跌倒 # 长者 # 国健署 # 老人 # 超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