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土城医院今(27)日发布新闻稿,提醒患常见自体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乾燥症等疾病的民眾,若出现久咳不癒等症状,要注意是否为疾病所引起的「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常有患者误以为是一般肺炎而措施治疗最佳时机。
土城医院指出,有一位50岁的李小姐就到医院就诊,患有乾燥症的她近期因天气变化感冒,久咳不癒,原以为是肺炎,服用抗生素一个月仍未痊癒,经安排肺功能测试及电脑断层扫描,最终诊断为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
土城医院风湿过敏科主任蔡秉翰,指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硬皮病、乾燥症、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混合型结缔组织疾病等常见的自体免疫疾病的病患,在治疗的过程中往往着重于治疗疾病本身,却忽略自体免疫疾病可能会引起的併发症,其中「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便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之一。
蔡秉翰指出,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发生,通常是因为自体免疫反应所引起的肺部间质病变,主要是免疫系统攻击正常的肺部细胞,导致肺部间质(即肺泡与血管之间的结缔组织)发炎和纤维化,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受损,严重则会合併急性呼吸困难。
蔡秉翰说,若能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可维持良好生活品质;但若疾病进展至晚期或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可能会导致肺功能严重下降,甚至需要肺部移植。目前治疗的目标是减少发炎、控制免疫反应并延缓或防止肺部纤维化。
蔡秉翰表示,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使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药物、抑制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免疫抑制治疗;帮助降低发炎反应的生物制剂,如抗TNF-α治疗;适用于肺部纤维化的患者的抗纤维化治疗;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的氧气治疗;肺部復健透过训练增强运动耐受力的肺部训练,某些重症患者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考虑肺移植作为最终治疗选择。
蔡秉翰提醒,若本身患有自体免疫疾病,合併有呼吸困难(尤其是运动后加剧)、咳嗽(通常为乾咳)、疲倦、体力不支、胸痛不适、低烧、杵状指(手指或脚趾末端变宽和变圆),建议尽早就医找出疾病发生原因。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