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能过剩在全球掀起的红海杀戮海啸,身为台湾石化业龙头的台塑集团,处于风暴第一排,股价下跌反映获利急冻,大盘5年涨58%,台塑四宝市值却平均大跌近6成,总市值已跌破2009年金融海啸的低点,创下15年来新低。

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在接受本刊独家专访时,坦然谈到这波空前的衝击。王文渊直言,转型是企业的必走之路,若没有持续进步,整个集团向来引以为傲的优势,最后也会被迎头赶上甚至超越。

原本转型就是集团的现在进行式,风暴来袭则让转型脚步10倍速加快了。

2024年8月,王文渊一声令下,台塑集团总管理处及4大公司歷经多次会议,成立企业转型小组,位阶和总经理室平行,由南亚董事长吴嘉昭担任召集人,各事业体总计投入861人,成为转型枢纽,定期开会,4大公司董总都要参加。

就以数位转型来说,王文渊对数据管理与深化集团的AI应用念兹在兹。「台塑集团在永续经营的道路上,AI不可或缺,一定要放进来!」王文渊强调,同时他也深谙导入AI要top-down(自上而下)才有效果,「我亲自监督,他们不敢放松。」

王文渊要求动起来,集团开始盘点从哪里着手。最后,决定率先锁定营运动态管理,以及生产制程端的数据优化两大路径,各企业体都要以此为目标提案。

身为总召的吴嘉昭解释,「各公司原本就有各自的转型策略,再从中归纳为产品转型、事业转型、低碳转型、能源转型及数位转型。」根据公司各自的产品特性与自身优势订定目标,如南亚专长在加工技术,盘点集团资源后,上下游有共同转型方向时,就可以透过转型小组整合,决定目标及分工。

「说实在,大家都非常努力,可是我们这2年表现确实不好,」谈到集团转型,台塑集团常务委员王瑞瑜犀利发言,「我觉得没有藉口,应该要提高层次,不只是转型而已,一定要革心,希望我们要从心态、思惟,然后鼓励同仁想法更创新、更有弹性。」

王瑞瑜强调,台塑身为龙头企业,难免犯了看大不看小的毛病,但如果小机会都看不上眼而放弃,未来根本没有机会把它做大,「我一直希望同仁要有一个思惟:不要说小量就不接,然后就丧失这个机会,刚提到的革心就是说,我们的心态要开始调整,以前的作法或许是对的,或许够了,现在不够了。」

「大的、小的都做,仅没有未来的不做!」对此,王文渊进一步定调,并认为集团仍在转型过程中的磨合期,如何在营收与利益间取得最大平衡是一项课题。作法上,可从既有产品经营改善,包括产线整併或关闭、优化产品组合。

工研院产科国际所材化组组长刘致中观察,台塑就像艘大船,「要转方向,总不可能舵一扭就过去,那可能会翻船,只能一边调整,一边转型。」

台塑四宝逾80万名小股东最殷切关心的是,这样的阵痛要多久?王文渊坦言:「我们集团规模不小,每项转型工作都不容易,也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对于何时突围脱困,王文渊没有把话说死,但转型的军旗终究已经在他手上高高举起,「不论是要重返荣耀,还是追求永续,这……,都是一条非走不可的路。」王文渊以此作结。

(图/今周刊提供)
(图/今周刊提供)

#台塑 #南亚 #王文渊 #台塑四宝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