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弟出生即诊断出第一型神经纤维瘤,1个月大时,就因肿瘤压迫气管接受气切。随着年龄渐长,肿瘤不断增大、增生,颈部两颗棒球大的肿瘤导致面容歪斜,而胸腔内肿瘤甚至压廹了气管与大血管,出现严重脊椎侧弯。所幸,加入恩慈疗法接受口服标靶治疗后,成功缩小肿瘤,不必再24小时靠呼吸器维生,开心迎接国中生活。
第一型神经纤维瘤 (NF1) 发生率为3000分之1,半数源自家族遗传,半数来自基因突变,常见症状为婴儿时期开始出现咖啡牛奶斑。3~5成患者会长出丛状神经纤维瘤 (PN) ,沿着神经生长,并会随时间长大,通常在15岁前增长速度最快,不仅长在外观可见之处,也可能在体内长成大片肿瘤,压迫内臟器官,症状复杂且多样,导致容貌受损、疼痛、运动功能障碍、骨骼发育问题、压迫呼吸道、视力受损、影响膀胱及肠道功能。
丛状神经纤维瘤难以经由手术根除、復发率高,且手术风险大,甚至有逾半数的患者无法动手术,原因在肿瘤会包裹住或紧邻重要器官、具侵袭性,难以确保在不导致严重失能的状况下完全切除,这项患者过往仅能仰赖支持性疗法、定期追踪。
所幸,今年2月1日起,第一线口服标靶已纳入健保,适用于3岁以上未满18岁第一型神经纤维瘤合併有丛状神经纤维瘤患者,同时符合:(1)无法手术切除;(2) 具有症状且严重的丛状神经纤维瘤。阳光社会福利基金会执行长舒静娴说,终于盼到口服标靶药纳入健保,相信可为病友带来更多正向改变。
台大医院小儿神经科医师范碧娟提醒,有症状的患者相较于无症状患者,致死率高6倍。虽然丛状神经纤维瘤多是良性,但仍有8~3%的风险转为恶性周边神经髓鞘瘤 (MPNST),癌变后5年存活率仅3~5成。家长们若察觉孩子出现症状,应前往小儿神经科、小儿血肿科或小儿遗传科寻求专业协助,如有照护上问题,亦可向阳光社会福利基金会求助。
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儿童神经内科医师周怡君表示,口服标靶药是透过精准阻断突变基因,降低细胞复制增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高达 84%患者治疗3年后没有出现肿瘤扩大,且有超过3分之2患者的肿瘤体积显着缩小至少20%。标靶药仅需每日口服两次,是便利的治疗选择。
今年12岁就读国中的周小弟,出生即面临死亡威胁,几年下来伤口反覆病菌感染,频繁进出医院。肿瘤持续增长之下,2岁时脖子上的肿瘤已大如2颗棒球,脊椎也因肿瘤压迫进行矫正手术。使用口服标靶治疗后,3个月内肿瘤就明显缩小,也不再需要24小时靠呼吸器过活,终于有机会全家出国旅游。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