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执行三年连续性计画(112-114年)建置「灾害应变云端协作平臺」,在今年已有初步开发成果。北市府于今年3月由张温德副市长主持,邀请本市灾害防救专家谘询委员会全体委员,由本市灾害防救办公室及系统开发团队展示目前开发成果。聚焦AI科技运用、云端技术及行动EOC分散协作创新功能,各级应变人员透过各类行动载具,实现行动化应变中心之全新分散协作应变模式,打造新世代防灾应变管理系统典范。
臺北市防救灾作业支援系统为全国第一套灾害防救应变系统,使用至今已20余年,随着政府数位转型、人工智慧及云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全球气候变迁导致极端气候日益频繁,对于灾害防救工作带来各式严峻挑战,如短延时强降雨、颱洪灾情及强烈地震等,常造成各局处应变人员无法在发生灾害当下至应变中心执勤,故去中心化分散协作应变及开发全新防救灾系统的想法应运而生,将以往集中至单一应变中心作业的模式,发展成行动化EOC分散协作应变作业的模式。
全新设计的「灾害应变云端协作平臺」亮点有三点:
一、 「市长在哪里,EOC就在哪里」突破固定场域限制,实现行动化EOC:
开发「灾情监控数据仪表板」,根据灾前、灾中、灾后及不同灾害情境设计,动态调整监控资讯,能快速获取关键资讯精准决策;整合「即时视讯会议系统」,一键启动高效会议,即时画面资料共享同步及分群协作灵活分组讨论;「灾情查报」供现场救灾人员于灾害现场回报处理情形,使灾情查报更快速精准;开发「响应式网页设计RWD」,实现跨载具、时间、场域的分散式协作。
二、 「被动应变」转向「主动预判」,透过AI技术,评估灾情先期布署:
运用AI人工智慧技术建置「颱洪灾情即时预警分析模组」、「地震测报及灾损分析模组」,整合气象、地震、地理资讯及歷史灾害数据,透过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提升风险评估的精准度,缩短决策时间,降低灾害损失与影响。
三、 「建构多元异质备援」,运用云端技术,强化耐灾韧性:
为提升耐灾韧性,于故障发生时能以最短时间将系统復原及恢復运作,运用云端技术建置境外云端备援及地端异地备援,建立多元异质备援机制,达到多点备援强化韧性,不中断防救灾作业。
在2024年县市总体暨永续竞争力调查中,臺北市成功第四度卫冕总榜冠军,在「公共安全与消防」领域荣登六都之首。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将持续致力于强化数位韧性,并以打造AI驱动的未来臺北为目标,预计于114年6月举行「灾害应变云端协作平臺」的成果发表会,臺北市张温德副市长期勉同仁,系统落地不是阶段任务的结束,而是一个新型态应变管理世代的开始,我们应与时俱进不断成长,持续校正优化并推动与中央及其他地方政府的合作,促进资讯跨域整合,建立更完整的灾害应变体系以提升整体防救灾效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