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2024年交通事故30日死亡人数共119人,较前年增10人,增幅9.2%。交通部今邀台北市交通局说明道安改善作为,对于去年事故较多的高龄机车骑士族群,採加强宣导与执法因应,另师大生活圈的5个里正打造「全台最大行人友善示范区」,今年北市将以「我看得见您、您看得见我」为推动交安主轴,盼形成社会运动。
交通部统计,台北市去年发生2万1876件交通事故,30日整体死亡119人,年纪以25至64岁成年人、65岁以上高龄者占大宗,皆有57人死亡。观察事故族群中,机车骑士69死,较前年增长50%,其中高龄机车骑士有24死,增长84.6%。至于行人死亡有23人,较前年减少14人,降幅37.8%。
台北市交通局交通安全科长郑丽淑指出,去年整体死伤人数较前年及过去3年平均皆低,在每十万人A1、A30死亡数比例,也都是六都最低。事故好发行政区以万华区较多,堤外事故居多,去年底起持续与万华分局、区公所合作,加强执法与宣导,另也检讨相关安全防护措施,今年道安会报将持续列管。
对于高龄机车骑士死亡成长逾8成,郑丽淑表示,已结合民政体系,面对面与长者加强主题性宣导,深入邻里宣传交安观念,执法部分,北市警察局每年也针对违规主要项目成立专案,并每季检讨,加强执法。
郑丽淑也说,去年推动台北交通安心行计画,完成20条实体分隔人行道、18条实体人行道拓宽及新增改善298条标线行人行道,增加既有路段行人空间;在改善路口行人设施友善性方面,改善项目含行人庇护设施、左转附加车道、路口缩小设计、行穿线退缩、车流动线引导、缩短穿越距离等,总计增设34处行穿线退缩及设置27处行人庇护岛。
针对行人友善区推动现况,郑丽淑表示,北市採里办公处提需求后,由交通局评估规画再施工设置,今年已有3个里施工中,25个里持续规画中,有助社区巷弄步行更安全。
以龙泉里为例,龙泉街(和平东路至师大路39巷)以延伸转角标线型人行道方式使路口缩小,网友热议为「波浪人行道」,使驾驶人接近路口时因道路缩减自然减速慢行,达到里内巷道减速慢行效果。
郑丽淑观察,去年在大学里试办建置行人友善区,交通事故件数减少22.22%,驾驶车速也降低26.52%,事后民调满意度达88%,藉此数据提供其他里别作为参考对象。而师大生活圈有大学里、古风里、龙坡里、龙泉里及古庄里,都已在规画或施工中,未来将形成台北市最大行人友善示范区,目标打造「全台最大示范区」。
除了行人友善区,是否有望在更多商圈增设「徒步区」?郑丽淑说,目前永康商圈徒步区构想仍在讨论阶段,中山商圈则是台北捷运公司负责规画。
北市交通局分析去年机车肇因以分心驾驶、未保持安全距离为大宗,行人则是未依规定穿越道路、车辆未停让及车辆分心驾驶为主。郑丽淑说,今年北市交通安全重点主轴为「我看得见您、您看得见我」,透过人、车、路多管道措施改善,并在多元管道加强宣传,盼形成一股社会运动。
台北市交通局副局长常华珍说,「我看得见您、您看得见我」是今年贯穿北市全年交通安全重要意象,一定要深入人心,在硬体设施完备下,人还是重要主体,双方都要看得见对方,才是安全根本。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