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医学大学25日举行解剖教学英灵追思纪念会,许多大体老师及其家人,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或心意。一对身障夫妻顏徐承、吴凤琴,当年为了顺利捐赠大体,10年来几乎不乱吃,喜爱美食的顏徐承甚至因此忌口;卓郁君更是为了帮助弱势,身上一毛钱都没有。

以电动轮椅代步的吴凤琴说,她与丈夫虽然身障又患有慢性病,生活上诸多不便,但相互扶持、勉励,两人始终乐于助人。当年签署同意书后,尽量保持身体健康,几乎不吃保健食品,也不迷信偏方,喜爱美食的丈夫更因此忌口,就是希望在生命终程,自己的身体还能有所贡献。

吴凤琴说,她和已逝的先生签署同意书后,10年来几乎不乱吃,就为了保留良好体况。(北医大提供)
吴凤琴说,她和已逝的先生签署同意书后,10年来几乎不乱吃,就为了保留良好体况。(北医大提供)

罹患思觉失调症的卓郁君,总在能力所及之处行善,家人回忆,卓郁君见不得他人受苦,只要一有钱,就先捐给有需要的人,所以身上留不住一毛钱,最后以身延续大爱。

因病逝世的陈宗荣,即使生病住院,仍和儿子计划开车环岛;先离世的妻子选择以器官捐赠延续生命,陈宗荣则以大体老师传递大爱,两人舍身奉献的精神,深深影响亲人。

还有因战乱和妻儿失散多年的杨文清,重逢后从事船员工作,仍聚少离多,小儿子甚至等到9岁,才第一次见到爸爸。杨文清在得知儿子欲捐赠大体后,也决定跟进,希望对社会做出贡献。

庄严感人的追思会场,北医大师生向大体老师及家属们献上敬意,学生们聆听大体老师的生平,以虔诚的心和专业的态度面对生命。

#大体老师 #遗爱 #器官捐赠 #北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