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总勉励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中共党媒《人民日报》今天刊文称,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民营企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文章称,从基础原材料到先进制造,从移动通信到互联网技术,从仪器设备生产到新药创制……广大民营企业牢记嘱托,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发力,以创新求变打开发展新天地,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中不断展现担当。
大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企占比超八成
机械手臂灵活舞动,精准完成焊接任务。重庆两江新区赛力斯超级工厂内,超3000台机器人智能协同,关键工序实现100%自动化。
「我们以持续性的研发投入,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驱动力。」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说。去年,赛力斯推出全新一代超级增程系统,最高热效率达44.8%,1升油可发电超3.6千瓦时;由企业自主打造的技术平台兼容多种新能源动力形式。
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底气所在。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创新质量显着提升。大陆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显示,2023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费用总额1.39兆元(人民币,下同),平均研发强度3.58%;研发人员总数达192.65万人,比上年增长7.4%。
前不久,阿里巴巴发布并开源端到端全模态大模型,可同时处理文本、图像、声音和影像等多种输入,并实时生成文本与自然语音合成输出。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人工智能硬件基础设施。
「我们将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人工智能转型等3方面加大投入,助推行业发展。」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
民营企业发力研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拥有有效专利66.67万件,较上年增长9.39%;2024年,中国专利授权排名前10位的国内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席,华为蝉联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在大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80%。
2024年前三季,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设民企超32万户
「2577,发起配送」「4137,发起配送」……上海杨浦区五角场一座购物中心6层的露天平台上,无人机起降繁忙。这样的「空中外卖」场景在国内不少城市出现。截至去年底,美团无人机累计开通53条航线,完成超45万个订单。
前沿技术在现实场景落地应用,离不开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清华大学软体学院课题组开发技术,基于地面麦克风阵列进行远距离即时声源定位,保障无人机安全起降。
「这项技术有效解决了复杂城市环境中信号衰减快、信噪比低等难题,已经接入美团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美团机器人研究院秘书长刘硕介绍,技术源于城市低空物流网路真实应用场景,研究得到美团无人机团队、清华大学—美团数字生活联合研究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共同支持。
如今,不少民营企业在低空经济、未来网络、类脑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开展研究。
「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在部分优势领域开始挺进『无人区』并加速突破,成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领跑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谘询研究院研究员张赤东说。
民营企业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创新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在科技创新组织模式上,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主动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包括共建实验室、共同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共同研发产品、联合培养人才等。
「近年来,我们作为依托单位,参与『安全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的建设,以国家和行业需求为出发点,与国内相关单位紧密协作,不断提升数字安全能力。」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说。
龙头企业推进自身技术创新的同时,还以产业链为依托形成创新联合体,赋能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发展。
位于广东深圳的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集智能制造、创新孵化、产业赋能为一体,建立完整的具身智能制造业生态。
「我们为初创企业设计定制化的小批量生产方案,打造从样品到验证到调优再到量产的全链条服务。」联想集团全球供应链「制造即服务」业务总监吴圣明说。
去年前三季,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设民营企业32.7万户,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设民营企业14.8万户,人工智能软件研发类新设民营企业80多万户。
专家表示,民营企业研发动力强、转化效率高、管理运行机制灵活,从明确的产品需求和定位出发,能够以应用带创新、以创新促应用,不断催生新成果、新业态、新模式。
创新环境优化,民企牵头国家级研发项目
去年,由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前沿生物技术」重点专项——「生命科学仪器中的关键配套试剂耗材研发与量产应用」项目启动,由华大基因联合国内多家高校院所等共同承担。
「过去,我们也曾多次参与国家级研发项目,但大多由科研院所和高校主导,随着技术和产业发展,民企也能‘牵头’。」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尹烨说。
创新不问「出身」。由民营企业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研设施向民营企业开放、吸纳更多民营企业科技专家进入国家科技专家库、探索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谘询座谈会议制度……为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科研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支持力度增强,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吕薇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产品)异军突起,半导体产业奋力赶超,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领域崭露头角……创新竞技场上,广大民营企业展现蓬勃生命力,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大动能。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东认为:「民营企业在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文章称,新徵程上,大陆民营企业向「新」而行、向「高」攀登,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开拓进取,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中展现出勃勃生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