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去年为交通安全年,市府在大安区大学里完成全台首个「交通友善区」。台北市议员赵怡翔今指出,政策重点为在充斥飙车族的巷弄内减少车数,但上路至今,各分局针对巷弄超速取缔成效相当不一,3月有超过一半的分局没有任何取缔数,也有分局单月可达到80件,另外「行人优先区」从去年底上路至今,还没有执法配套,导致开单数为零,他直言「简直白设」。

交通友善区设立特徵包括弯曲道路及减速丘、缩减车道宽度、增加行人空间、提升路面辨识。赵怡翔15日在警政卫生部门质询时指出,交通友善区最重要的是在充斥飙车族的巷弄内减少车数,以改善行人环境,但他发现各分局的巷弄超速取缔成效不一,3月时有超过一半的分局没有任何取缔数,也有非常积极的分局几乎是每个月都有相关取缔。不仅如此,有些分局单月可以达到7、80件取缔数,下个月却是零。

此外,北市去年底还有在信义区嘉兴街175巷9弄设置行人优先区标志,特徵包括限速20公里、设立降速设施、不同顏色铺面、禁止按喇叭,还有让行人可以在道路中间通行,且接下来在大安区龙泉里、大学里也会陆续推动。赵怡翔却发现,至今还没有清楚的执法配套。

对此,交工处也回应,在设置第一个行人优先区时,有请警察以劝导方式为主执法,目前还没有实际开单。北市警察局长李西河今也对于确切执行项目一问三不知。

赵怡翔认为,执法标准过于模糊,导致开单零件,并不是基层警员的错,强调「有标准就要有配套」,请交通局在2周内跟警察局开会,针对行人优先区执法标准做通盘检讨,因为未来会扩大设立,若警察都不知如何取缔,就形同白设。

#台北市 #交通友善区 #行人优先区 #交通安全年 #赵怡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