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冠疫情升温,疾管署预估6月中下旬达高峰,单周就诊人次恐上看10万人。小儿感染科医师李尚谦表示,许多因素造成了近期新冠疫情升高,包括病毒变异更强、群体免疫力下降、疫苗涵盖不足及社会行为改变等;此外,目前同时还有流感、副流感、人类间质肺炎病毒(hMPV)等病毒流行,共病感染与交叉感染机率升高。

新冠疫情上修 单周估破10万人次就诊

李尚谦昨(23日)在脸书发文指出,根据最近呼吸道分子生物学检验,前3名分别是流感病毒、人类间质肺炎病毒及人类间质肺炎病毒。最新资料显示,最近COVID-19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预估疫情将于6月中下旬达到高峰,就诊人次恐攀升至单周10万人,对高风险族群包括65岁以上、具慢性病史及未接种JN.1疫苗者,可能带来重症与死亡风险。

新变异株免疫逃脱能力、传播力更强

李尚谦说明,近期流行的变异株以JN.1为主,并有NB.1.8.1及XEC等共同流行,其中LP.8.1为主要变异株;其他国家新冠阳性率也持续攀升,LP.8.1在欧美地区占比高,亚洲地区如大陆、香港也有明显上升趋势。

李尚谦分析新冠再起的原因,目前流行的变异株包括JN.1、NB.1.8.1、XEC、LP.8.1等,具有更强的传播力与免疫逃脱能力,即使曾经感染或接种疫苗者仍可能再次感染;且多数人距离最后一剂疫苗接种已超过半年至一年,保护效力随时间减弱,特别是针对新变异株的效果较差。

体内抗体下降、防疫松懈 病毒更容易扩散

再来,李尚谦表示,未施打次世代疫苗者比例高,尤其在高龄者与慢性病患者族群中更为明显;自然感染间隔过长,体内中和抗体已大幅下降,对目前流行株的抵抗力不足,加上民眾防疫松懈,都是近期新冠升温的原因。

4大病毒同时流行

李尚谦提到,目前同时有流感、副流感、hMPV等病毒流行,共病感染与交叉感染机率升高,也会使COVID-19更容易传播与被检出。

#新冠 #确诊 #病毒 #症状 #喉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