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陈亮恭,还没真正老过,但透过第一线的细心观察与研究,成为全球知名的高龄医学专家。他用20年建立台湾高龄医学思维,更把高度拉到城市设计的翻转。

在高龄医学界,关渡医院院长陈亮恭无人不晓。根据《财讯》双周刊报导,9月19日,美国史丹福大学根据论文引用次数等指标所发表的「2025全球前2%科学家」,陈亮恭连续第6年入榜,且蝉联台湾临床医学领域之首,足见他的影响力。

然而回到医学之旅的起点,他却说:「其实我没有特别想念医学院,只是分数到了就考上了。」父亲是小企业主,家族没人当医师,他说纯粹是受1980年代后期基因工程热吸引,而偏爱生物领域,后来考上阳明大学医学系。

考上大学的体悟 念书的好坏攸关人命的有无

前两年陈亮恭并不适应,眼见高中同学上大学后玩得欢快,一度觉得自己像是在高级的职业训练所,生活只有念书;不过,他的想法很快就被扭转了。大三开始接触临床学科,大五到医院实习,「真正接触病人后,我才感受到,念书的好坏不在于分数的高低,而是人命的有无。」

毕业后他先被派去宜兰员山荣民医院,有别于实习时大医院的明亮宽敞,乡下医院一个病房挤了6个人,通风也不好,「我从没看过偏乡小医院,对我而言是很大的衝击。」当时法规不完备,陈亮恭一个人要负责100床的骨科病人,生活圈只剩下病房、开刀房、宿舍3点一线的日子,却让他意识到高龄患者的照护问题。

两年后,陈亮恭回到台北荣总,放眼望去台中以北并不缺骨科医师,于是他决定改走方便控管自己生活的家医科。然而,照顾的病床从100床变成15床,让他突然觉得「有点无聊」;于是,在学长的建议下,开始了他称作「传统手工式」的研究:调病例、翻病例、汇整病例,一切自行摸索。

「地利」之便,燃起了陈亮恭对高龄医学的热忱。《财讯》双周刊指出,他调阅过健保资料,发现荣总的病患平均年龄比台大医院大10岁;而根据悠游卡公司的统计,台北市的敬老卡持有者,最常进出的捷运站,石牌(邻近台北荣总医院)是第1名。地利之便,让他接触到非常多的高龄患者,但很快又发现:「我的病人为什么都不会好?」

文章来源:财讯双周刊

#陈亮恭 #高龄 #医学 #骨科医师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