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梧栖区某养猪场因「未落实厨余蒸煮」,导致残留的非洲猪瘟病毒遭猪只吃下,于10月21日爆发出全台首例的非洲猪瘟疫情,至今虽顺利化解危机,但厨余喂猪仍是一大议题,对此专家建议,事业厨余成分单纯、易追溯,较适合饲料化,饲料化流程则可参照日本EcoFeed模式,将事业厨余高温蒸煮与乾燥处理制成粉料或粒料,再供养猪场使用,可稳定去化每日3成的厨余,兼顾防疫与资源再利用。

为防堵非洲猪瘟疫情扩散,农业部于疫情爆发第一时间公告全台猪只禁运宰、喂厨余等,而在经歷15天防疫后,猪只禁运宰已于6日解禁,然而厨余喂食仍因安全疑虑,至今未松绑,为此,台湾科技媒体中心邀请中兴大学动物科学系副教授兼畜产试验场场长王建铠,说明厨余在养猪产业的现况,以及未来可能的解决方案。

王建铠指出,台湾每年产生超过70万吨厨余,其中又可分为相对单纯且容易溯源与系统性管理的「事业厨余」,每年约有26 万吨、占约三分之一,以及组成与来源非常复杂的「家户厨余」,每年超过50万吨、占三分之二;整体来说,约6成厨余会进入养猪产业,剩下的则是用堆肥、生质能源应用,以及黑水虻去化。

王建铠补充,目前非洲猪瘟病毒都是从境外移入,然而,广义的边境管理无法做到绝对防堵,例如台湾诸多渔港的进出船只与外籍渔工活动、难以杜绝的非法走私管道等,都可能随人员携入食品而进入家户厨余之中,成为病毒入侵途径。因此,家户厨余受非洲猪瘟病毒污染风险极高,若要进入猪只饲料去化途径,其管理与处置流程挑战性相当高。

王建铠表示,厨余饲料化只使用来源相对单纯且可溯源的事业厨余,以日本EcoFeed系统的厨余去化处理为例,仅选择事业厨余经去除水份杂质、使成份较单一化之后,再经蒸煮处理,并后制加工,标准化成为粉料或粒料,容易配合其它标准饲料共同使用。

王建铠指出,以台湾的情况来说,参考日本模式将厨余饲料化的设施做区域中心化,也就是集中处理地区性事业厨余,再分送到邻近地方养猪场使用,可大幅降低一般猪农使用厨余饲料的门槛,另一方面,初期规划、建置设备与营运管理的成本门槛较高,仍需中央与地方政府专案辅导与资源支持,同时落实稽查,杜绝非洲猪瘟病毒及其它生物安全危害物污染。

王建铠提到,建立成熟运作的事业厨余饲料化体系,可稳定去化全台三分之一的厨余量,并与畜牧产业形成永续循环营运模式;结合其它厨余去化模式,则有助于处理台湾厨余问题。对于当下台湾面临的畜牧生产、疫病管理及厨余去化等多重压力挑战来说,是值得投入发展的方向。

#农业部 #非洲猪瘟 #厨余 #日本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