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人工水晶体的搜寻结果,共55笔
根据国健署资料,60岁以上长者约8成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但一提到要做人工水晶体置换手术,许多患者就会陷入人工水晶体的选择障碍,对此,眼科医师粘靖旻强调,每个人的用眼需求都不同,若选择不合适的人工水晶体,手术后反而会有眩光等困扰,仍需配戴眼镜辅助。
台湾65岁以上人口已突破450万人,占总人口数近2成。随着人口老化及3C产品使用量大增,民眾常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许多人以为白内障要等「熟透」再开刀,医师提醒,这些观念早已过时,白内障过熟或延误治疗,恐会提高失明风险。
现年59岁的澄清眼科总院长吴孟宪,自31岁在高雄创业至今,走过近三十年的医疗之路,从一间诊所起家,逐步拓展为全台北中南布局、即将迈入第九院区的眼科体系。他的初心始终如一打造最高品质、最完整的眼科医疗照护。
奈米医材(6612)公告,子公司MBI在8月股利发放作业中遭诈骗邮件误导,将应拨子公司ASTVC-US的142.5万美元(约合新台币4.7亿元)匯入假帐户,资金经银行追查已遭提领。MBI已通报银行并报请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受理,预估最坏情况为全额损失,将侵蚀EPS约1元。
许多中年族群除了对许多事感觉力不重心,也开始发现自己“视”不从心。从看手机要拉远距离、看菜单容易对焦困难,到看书一段时间眼睛就感觉酸涩疲劳——这些其实都是老花症状的表现。台中丰原大学眼科徐浩恩医师指出:「老花是因为眼睛的水晶体和睫状肌逐渐失去弹性、调节力变差,没办法准确对焦而导致看近不清楚。通常40岁就会开始有这些症状,而随着现在3C时代大家过度用眼,发生的年龄层也逐渐下降,约35岁就可能出现老花症状!」
许多中年族群除了对许多事感觉力不重心,也开始发现自己“视”不从心。从看手机要拉远距离、看菜单容易对焦困难,到看书一段时间眼睛就感觉酸涩疲劳——这些其实都是老花症状的表现。台中丰原大学眼科徐浩恩医师指出:「老花是因为眼睛的水晶体和睫状肌逐渐失去弹性、调节力变差,没办法准确对焦而导致看近不清楚。通常40岁就会开始有这些症状,而随着现在3C时代大家过度用眼,发生的年龄层也逐渐下降,约35岁就可能出现老花症状!」
台湾超过110万人患有白内障,其中60岁以上长者就占8成。医师指出,白内障已成为最常见、直接影响视力的眼疾,若视力问题未改善,可能影响开车、阅读等日常生活,甚至失明,呼吁民眾出现类似症状,应尽速就医,透过手术恢復健康视力。
奈米医材(6612)2025(今)年第2季因有大幅匯兑损失发生,单季发生亏损,不过,布局欧洲市场有成,将成为未来营运的成长动能,今(27)日股价守稳在平盘上方。
配合上柜公司2025年第二季财报陆续公告,柜买中心自12日起21日推出四场次特色产业主题之「柜买市场业绩发表会」,本周最后二场主题式业绩发表会接力登场,分别为26日「智慧制造与医疗」、27日「居家生活」两大主题,包括千附精密(6829)、奈米医材(6612)、扬秦(2755)、竣邦-KY(4442)等上柜公司公开亮相。
柜台买卖中心「智慧制造与医疗」等主题式业绩发表会将于8月26日及8月27日举行,邀请千附精密(6829)、聪泰(5474)、奈米医材(6612)、扬秦(2755)、振宇五金(2947)及竣邦-KY(4442)说明公司营运展望。
「我望向你的脸,却只能看见一团云雾。」这不一定是老花眼或近视加深,更 可能是白内障的前兆。近年来白内障有年轻化的趋势,竹北大学眼科诊所何奕 瑢院长提醒,白内障若拖太久,不只视力会逐渐恶化,还可能增加手术难度与 併发症、增加手术风险,因此「及早发现、适时治疗」,才能守住灵魂之窗的清晰与安全。
一名73岁妇人,数十年来每天早晚虔诚诵经,但去年初开始,看经文突然模糊不清,得费劲低头、近贴着才稍稍改善,她担心「万一念错对神明不敬」决定就医检查,结果发现是水晶体老化导致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水晶体后,视野才恢復清晰。
73岁洪妇维持每天早晚虔诚诵经习惯数十年,去年初却发现经文模糊不清,几乎要拿近贴着看才稍微改善,就医发现是水晶体老化导致白内障。经採用小切口超音波乳化术,合併植入多焦点人工水晶体后,让她视野焕然一新,忍不住笑称「有种开光的感觉」。
全台超过183万人受「乾眼症」所苦!据统计,台湾乾眼症盛行率约7.8%,会出现眼睛乾涩、异物感、痛、灼热感、畏光及眼睛红痒等不适症状。眼科医师提醒,许多民眾会自行购买市售凉感眼药水,但这些产品恐更伤眼,应选择「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白内障不可逆!即使透过药物治疗也只能减缓恶化速度,解决白内障问题最直接的治疗方式就是更换人工水晶体。医师提醒,水晶体一旦植入不易更换,建议术前与医疗团队充分讨论,没有「最好」的水晶体,只有「最适合」自身用眼需求的选择。
生技股首季财报有亮点,包括杏一、台耀、基亚、达亚、长佳智能等11家公司亏转盈;霈方、松瑞药、长圣、药华药等十家公司获利翻倍成长,法人看好今年营运可望交出亮丽成绩。
今年15岁的史瓦帝尼少年小清,双眼视力极差,影响社交和学习。由于当地资源有限,在基隆长庚医院眼科医师孙启钦协助下,安排他跨海来台接受完整检查和治疗。术后至今1个月,视力从0.1提升至0.5~0.7,小清变得爱笑有自信,并将于今晚带着台湾人的爱心返国。
今年45岁、高度近视的高先生,平时常开夜车南北奔波,近一年来视力快速恶化,看电脑感到吃力、和客户相约打高尔夫球时,也常因视线模糊打不到球,短短一年内近视度数从800度飙升至1500度,每隔几个月就要配新眼镜。直到至诊所检查,才确诊罹患「白内障」。亚东纪念医院眼科部主任王嘉康说明,白内障是因水晶体混浊,干扰光线进入眼睛,导致视力昏暗模糊,配戴眼镜也没用,甚至可能造成近视度数飙升。
新式医疗手术与疗程日新月异,新药、医材、新式医疗手术以及提升医疗品质的辅助工具等,皆随着科技进步而推陈出新,近3年来医疗通膨呈现逾8%速度成长,因应超高龄化社会来临,建议民眾依照自己不同阶段的经济条件,平均3至5年检视医疗险的保障内容,并做适当调整与补足,以因应未来自身的医疗风险。另外,民眾也可秉持下列原则检视保单,归纳为四大口诀,包括「先求有、再求好」、「先保大、再保小」、「先保近、再保远」以及「先足额、后还本」。
健保迈入30年,日前「健保30周年永续研讨会」中,专家提出台湾医疗自费变多,家庭自付费用占经常性医疗保健支出比重超过3成,已回到健保开办之前,这是个值得注意的警讯。除了开源之外,健保在给付政策走向上,应要有新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