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停栖的搜寻结果,共46笔
台湾狐蝠为我国一级保育类野生动物,花莲是本岛唯一有稳定族群、能长期观察的城市栖地,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花莲分署委托专家学者完成「花莲地区台湾狐蝠族群监测与栖地利用」研究,记录到花莲的台湾狐蝠有166只,数量稳定成长,显示花莲市区绿带环境能提供栖息与觅食条件。
台湾狐蝠为我国一级保育类野生动物,花莲、绿岛、龟山岛可见其踪迹,其中花莲的狐蝠族群相当特别,与人类生活区域高度重迭。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花莲分署完成「花莲地区台湾狐蝠族群监测与栖地利用」研究,花莲狐蝠约有166只,呈稳定成长,显示花莲市区绿带环境已能提供稳定的栖息与觅食条件。
东北季风增强,澎湖对外及岛际间的蓝色公路因海象不佳全面停航。但被国际自然资源保育联盟列为濒危保育鸟的黑面琵鹭,22日有逾150只停栖在马公菜园鱼塭觅食,创澎湖歷史新高纪录。
东北季风增强,澎湖对外与岛际间的海运蓝色公路仍因海象不佳而全面停航,连跨海大桥通梁端的史努比装置艺术,也被吹翻,因此为了确保装置艺术安全,澎县府旅游处将五乡一市的史努比装置先撤离收起来。而被国际自然资源保育联盟(IUCN)列为濒危的保育鸟黑面琵鹭,连两日来则增加到有超过150只停栖在马公菜园鱼塭觅食,创下澎湖歷史纪录新高。
澎湖群岛连日来受风神颱风外围环流,加上东北季风「共伴效应」影响,吹起10级强阵风,海运断航。但强风今(21)日下午也吹来24只被国际自然资源保育联盟(IUCN)列为濒危的保育鸟黑面琵鹭,停栖在马公菜园鱼塭觅食,其中一只脚环编号42K,还是韩国2022年繫放的。
新北市五股溼地位于成芦桥旁,曾一度乾涸,歷经新北市政府与荒野保护协会合力栖地营造,如今已重现生机。工程完工后,吸引池鹭、小水鸭与矶鹬等多种鸟类栖息觅食,成为北台湾候鸟迁徙的重要中继站。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已有600多年歷史,即便歷经岁月洗礼,其金碧辉煌的屋顶仍保持高度洁净,几乎看不到鸟粪痕迹。这并非偶然,而是古人精妙设计与持续维护的结果:屋顶倾斜角度精准、琉璃瓦表面光滑反光,加上宫内树木稀少、鸟类无法长期停栖,以及自古至今的专业清理,形成了一套天然防鸟系统,这些巧思不仅保障屋顶美观,也展现了传统建筑文化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这是值得记录的一天,因为早晨在办公室外的福木枝干上,探见数千只东方蜂移巢途中的团聚休息;黄昏又巧逢牠们如一阵黑烟般嗡嗡群飞离去。第一次亲见这样的自然奇景,幸运又华丽。
每年9月中下旬是赤腹鹰过境台湾的高峰期,据台湾猛禽研究会统计,20日过境数量高达15万余只,创下单日最高纪录,且截至21日已累计近26万只,今年总数量可望突破2020年的27万余只,而这与猛禽繁殖区破坏渐少有关。
台北市立动物园穿山甲馆的栗喉蜂虎,首次在馆内成功自然繁殖及育幼,园方表示保育员在6月下旬,发现栗喉蜂虎自然配对后,陆续在穿山甲馆内的人工仿岩巢区产蛋,其中1对蜂虎的3颗蛋在7月中孵化,经过新手鸟爸妈将近4周的辛勤哺育,健康成长的幼鸟们已于8月中离巢,开始在穿山甲馆中学习其他成鸟四处飞翔,为园内的栗喉蜂虎保育行动写下新篇章。
每年7、8月是家燕过境高峰期,屏东县恒春、潮州等地聚集成千上万只家燕栖息在电线上,大量排泄物如「无差别攻击」,马路或停在电线下的汽车惨遭轰炸,恒春及潮州镇公所近日皆加强派员清洗街道。鸟类专家蔡乙荣表示,家燕过境会吃掉大量蚊虫,是重要生态平衡一环。
正值家燕过境季节,屏东恒春、潮州等地聚集成千上万家燕栖息在电线上,每天黄昏至入夜大量家燕「无差别攻击」,马路或停在电线下的汽车被滴满排泄物,恒春及潮州镇公所加强派员清洗街道。鸟类专家蔡乙荣则表示,家燕过境会吃掉大量蚊虫,是重要的生态平衡一环。
澎湖花屿歷来不见有燕鸥繁殖栖息,但今年7月下旬,疑因受到颱风环流及雨季影响,不但出现逾300只原在澎湖北海繁殖的红燕鸥来此齐聚觅食及栖息,7日上午还被拍到1只在旁照顾着羽翼未丰幼鸟习飞的成鸟,竟是10年前澎湖北海繫放的红燕鸥。
台湾最西的澎湖花屿,今年7月下旬疑因受到颱风环流及雨季的影响,让原本在澎湖北海繁殖的红燕鸥,约有300余只以上齐聚花屿进行觅食及栖息活动。让专门赴猫屿鸟调的花屿国小教务主任黄国扬多了一处拍鸟,也在今(8)日早上拍到1只有繫环的红燕鸥,经查下,竟是10年繫放的红燕鸥。
台东县太麻里乡大溪社区自颱风豪雨以来,每到入夜时分,数以百计的飞鸟群聚在电线与电杆上,画面壮观如「鸟海」,但满地鸟粪让居民苦不堪言,直言「走路都要靠边走」。专家研判,群聚鸟类为家燕,现正值南迁季节,台东及屏东县可见其停栖。
云林县政府积极推动萤火虫栖地復育工作,近年持续于古坑乡华山村、樟湖村、草岭村等地復育,今年在古坑华山村大湖底部落设立赏萤示范区,并增设「天秀山庄」与「桂啡农场」2处教育据点,以復育黑萤属为目标。
为让萤火虫重现在山林飞舞的美景,云林县政府积极推动萤火虫栖地復育工作,持续于古坑乡华山村、樟湖村、草岭村等地復育,今年在华山村的「大湖底」设立赏萤示范区,并增设「天秀山庄」与「桂啡农场」两处教育据点,以復育黑萤属为目标。
新北大都会公园的五股溼地拥有广大面积芦苇丛,是夏季燕群夜晚栖息的场所,为迎接一年一度燕子来访,新北市高滩处与荒野保护协会自7月26日至8月10日止,举办「2025五股溼地夏日赏燕季」活动,共有6场免费生态导览活动,让民眾可就近观察燕群生态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