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健检报告的搜寻结果,共103

  • 健检2数据亮红灯!两性专家傻眼曝「口服药在国外50万台币」

    健检2数据亮红灯!两性专家傻眼曝「口服药在国外50万台币」

    两性专家欣西亚,常在社群分享两性议题,近来发文提醒所有人必须要定期健康检查,在于原以为自己是「健康宝宝」,没想到健检报告出炉,居然有2项数据亮红灯,让她震惊表示:「让我不可置信」。

  • 柯文哲要出书了  大家拭目以待!陈佩琪点菜写这两本较有看头

    柯文哲要出书了 大家拭目以待!陈佩琪点菜写这两本较有看头

    前民眾党主席、前台北市长柯文哲涉京华城案遭羁押禁见,上(9)月裁定7000万元新台币交保。柯文哲妻子陈佩琪则表示,柯回家近两个月,常常感嘆这一年AI进步太多、不加紧学习不行。陈也分享,柯每天就像准备联考般的学生读书到半夜,更说要写几本书。除担忧柯的身体状况外,陈佩琪也感嘆,「我们活在一个悲惨世界里」。

  • 2025数位金融奖》富邦期货 韧性联防机制 优化交易品质

    2025数位金融奖》富邦期货 韧性联防机制 优化交易品质

     富邦期货在2025年《工商时报数位金融奖》表现亮眼,一举夺得三项殊荣,包括「数位服务奖」金质奖、「数位资讯安全奖-安全组」金质奖,及「数位公平待客奖」优质奖,充分展现其在数位创新、资安治理与客户服务多面向的深耕成果。

  • 台湾人寿「12强护溢生长照险」 备老有它罩 省证、延领、双重领 双金流补足长照缺口

    台湾人寿「12强护溢生长照险」 备老有它罩 省证、延领、双重领 双金流补足长照缺口

    退休长照缺口,你补足了吗?中国信托金融控股公司子公司台湾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湾人寿」)2025「国民身心健康暨保险需求调查」发现,仅17.7%国人有规划失能长照险,显见「生活费、医疗费、长照费」退休三大帐户,长照最常被忽略。为提升国人长照风险防御力,「台湾人寿12强护溢生长期照顾定期健康保险」注(简称「12强护溢生」)全新上市,以「省证、延领、双重领」三大特色,助攻民眾预备稳定长照金流。

  • 雄联智能 用AI实现肾结石快筛

    雄联智能 用AI实现肾结石快筛

     雄联智能生医是一家以人工智慧为核心的医疗科技新创,由高雄医学大学与中山大学技术团队共同创立,专注于AI医疗软体(SaMD)开发与临床应用。公司以「资料驱动预防医学」为愿景,致力透过AI技术提升临床诊断效率、减轻医疗人力负担,让疾病能更早被发现、及早被预防。

  • 她50岁后健康突一路下滑 肾臟变80岁 医嘆过保固期了

    她50岁后健康突一路下滑 肾臟变80岁 医嘆过保固期了

    人体器官都有保固期,肺、脑最为短暂,肾臟约50岁就开始脱离保固,这时做好保养相当重要。医师洪永祥指出,一位55岁女性每年健检报告结果都是蓝字,但过了50岁后,数值都开始逐渐「翻红」,最后连肾功能都出现红字,犹如70、80岁的肾臟,在戒除不良饮食、不再熬夜并多喝水后,肾功能就逐渐回升。洪永祥指出,不同器官的保固时间也不同,因此到了对应年纪,就应该做好身体保养,避免器官加速老化。

  • 健检没事但看到老公就浑身不适? 知名精神科医师证实「确有其病」

    健检没事但看到老公就浑身不适? 知名精神科医师证实「确有其病」

    妳也有这种困扰吗?日常生活注重健康,健检报告也没红字,身上明明没病,但另一半一旦放假或是退休在家,一看到他,健康就拉警报,食欲不振、耳鸣、头晕甚至行动变迟缓等不爽利样样来,停!不要再检讨自己!日本知名精神科医师和田秀树证实,这是真正存在的一种病,就叫「丈夫在家压力症候群」,妳/你中招了吗?快来看看这病怎么解!

  • 贫血吃铁剂竟送急诊 医:过量重创3器官

    贫血吃铁剂竟送急诊 医:过量重创3器官

    保健食品除了不能无限制的吃,也要清楚了解自身情况再食用,否则会引起健康危害。医师柳朋驰指出,一位女性健检后发现自己有贫血问题,没做进一步检查就开始补充铁剂,导致大量铁剂沉积在胰臟,急性发炎挂急诊。柳朋驰表示,过量的铁剂除了伤害胰臟外,还会影响肝与肺,进而导致糖尿病、肺部纤维化。

  • 女月砸万元食补养髮 血脂狂飙又中度脂肪肝 还长出白髮

    女月砸万元食补养髮 血脂狂飙又中度脂肪肝 还长出白髮

    不少爱美人士注重头髮保养,还会透过饮食来养髮,但若吃错恐得不偿失。营养师赵函颖分享案例指出,一位48岁妇人月花万元养髮,其中会吃高糖分的黑芝麻糊、喝蜂蜜水,结果不仅白髮开始冒出,48公斤的她还罹患中度脂肪肝,三酸甘油脂更是高达250 mg/dL,经调整改喝豆浆燕麦饮后半年,头髮、身体状况都有所改善。

  • 早餐喝粥顾胃 妇惨罹三高、脂肪肝 专家:加它才健康

    早餐喝粥顾胃 妇惨罹三高、脂肪肝 专家:加它才健康

    很多人早上爱吃白粥搭配酱菜,清爽又暖胃。不过,营养师李杏瑜分享,有一对70多岁妇人体检,被发现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与脂肪肝,询问之后发现,妇人每天早上必喝白粥,却没有搭配蛋白质食物,加上很少运动,久而久之,血糖自然飙高,多种疾病也跟着报到。

  • 健检没红字就健康?医揭4警讯:身体恐已负担多年

    健检没红字就健康?医揭4警讯:身体恐已负担多年

    健检报告没红字,不代表一定健康。内分泌新陈代谢科医师陈洁雯表示,检查数据往往是落后指标,当异常数值出现时,身体可能已经承受多年的负担,提醒真正的健康,不只是数字漂亮,还要醒来时精神饱满、用餐后不嗜睡、遇压力能调整,与身体能轻盈活动,这些感受才是真实的健康。

  • 不在意泡泡尿 1年后她肺出血、呼吸衰竭

    不在意泡泡尿 1年后她肺出血、呼吸衰竭

    别轻忽蛋白尿的警讯。肾臟内科医师刘崇德表示,一名65岁女子,健检发现有蛋白尿未就医,隔年再检查,显示肾功能异常,确诊为免疫疾病抗嗜中性白血球细胞质抗体血管炎,这种疾病初期无明显症状,蛋白尿常是最早出现的异常指标,女子治疗期间一度因肺出血、呼吸衰竭命危,经抢救后,才保住性命。

  • 《金融股》富邦金携手微软 打造全台首场金融AI竞赛

    AI浪潮席卷全球,富邦金(2881)携手微软,领先推动全台金融业首场AI代理人员工竞赛「Copilot Studio 黑客松」,鼓励非IT背景同仁打造具备自动化能力的AI应用,掀起企业数位转型新篇章。富邦金总经理韩蔚廷指出,藉此竞赛希望激励同仁运用进阶AI工具,实现更高的效率和生产力,未来也将持续扩大应用场景,深化员工培训与跨部门合作。

  • 血糖正常未必没事  医:吃饱就想睡恐1病前兆

    血糖正常未必没事 医:吃饱就想睡恐1病前兆

    很多人吃完饭就想睡,而且很快又会饿,但糖化血色素却正常,对此,减重医师萧捷健表示,元凶可能不是高血糖,而是血糖震盪,血糖震盪会产生自由基,引发体内发炎、加速老化,还会累坏胰臟,若想改善建议採碳水循环饮食法,每周1、2天採低碳饮食,帮助身体消耗多余的糖分。

  • 男少淀粉、戒牛奶血糖仍爆表 医:错把玉米当蔬菜啃

    男少淀粉、戒牛奶血糖仍爆表 医:错把玉米当蔬菜啃

    许多人以为健康食物就不会影响血糖,但医师李思贤分享案例指出,一名糖尿病患者虽戒掉牛奶、减少淀粉,按时服药,血糖仍高达10.8%,追查后发现,病患以为玉米是蔬菜,每天大量摄取才导致控糖不佳。李思贤提醒,即使是原型健康食物,但若属高碳水类,也得适量摄取,避免血糖失控。

  • 健康疗天室》破解消化道疑难杂症 从脂肪肝到肠道益生菌 专科医师一次说清楚

    现代人生活忙碌、饮食失衡,肝胆肠胃问题逐渐成为全民隐忧。从消化不良、腹胀腹痛,到脂肪肝、胆结石,甚至大肠息肉与幽门杆菌感染,无一不是门诊常见的求诊主诉。面对这些繁杂症状,该如何分辨轻重缓急?何时该寻求专业医疗协助?《健康聊天室》邀请芦洲上禾联合诊所院长陈品铮院长为民眾解惑。许多民眾对「肝胆肠胃科」与「家医科」的分工仍感模糊。陈品铮院长强调,肝胆肠胃科属于内科专科之一,当健检报告显示肝指数异常、胆囊息肉、肠胃不适等问题时,就该来到肝胆肠胃科做深入检查与诊断。

  • 郭智辉证实肝臟出问题!低调就医曝现况:休息就好

    郭智辉证实肝臟出问题!低调就医曝现况:休息就好

    前经济部长郭智辉证实,自己在健检时发现肝臟异常,消息曝光后引发各界揣测。他透露,25日已前往台大医院接受正子断层造影检查,强调只是需要时间调养身体,「休息三个月就好」,语气淡然。

  • 沈玉琳曾求助身心科治疗!唐玲抗癌5年曝确诊前共同症状

    沈玉琳曾求助身心科治疗!唐玲抗癌5年曝确诊前共同症状

    知名主持人沈玉琳昨(22日)发文还原发病过程,坦言一开始以为是自律神经失调,一度寻求身心科协助,虽然情绪方面略为改善,不过体力却是每况愈下,直到再次检查后,才知道是罹患血癌。歷经5年抗癌成功的唐玲,藉着过来人经验强调「情绪真的会影响身体」。

  • 62岁章小蕙飞德国享受「国王级疗养」 公开皮肤年龄超惊人

    62岁章小蕙飞德国享受「国王级疗养」 公开皮肤年龄超惊人

    62岁女星章小蕙过去有「香港第一拜金女」称号,但近年积极经营小红书,分享保养、美容的方法,现已被粉丝封为人间富贵花、带货女王。章小蕙日前远赴德国体验皮肤疗养的过程,并揭露自己的皮肤健检报告,超狂状态令网友相当惊讶。

  • 空腹血糖没红字就安全?5警讯小心 离糖尿病不远了

    空腹血糖没红字就安全?5警讯小心 离糖尿病不远了

    健检报告空腹血糖数值没变红,就和糖尿病无关?营养师刘雅惠指出,即使检验数值没异常,但若经常出现吃饱就想睡、很快又饿、怎么睡都累等5徵兆,就要留意可能离糖尿病不远了,外食多、动得又少的生活型态,让年轻人陷入血糖危机,糖尿病早已非长辈专利。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