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半总统制的搜寻结果,共83笔
一场主席改选,给一个死气沉沉的百年大党带来难得的生气。没有党产包袱,也没有派系纠葛,很多人都对它的重新出发抱有一定期待,我当然也非常乐意给予祝福,尤其目前处于主要竞争关系的,是一个把自己的政治信仰真理化乃至抗拒「多数决原则」的政党。
一场主席改选,给一个死气沉沉的百年大党带来难得的生气。没有党产包袱,也没有派系纠葛,很多人都对它的重新出发抱有一定期待,我当然也非常乐意给予祝福,尤其目前处于主要竞争关系的,是一个把自己的政治信仰真理化乃至抗拒「多数决原则」的政党。如果新人新政能以最大魄力把我国的政党制度拉回民主宪政的常轨,应该是大家都乐见的发展。这里我只想藉着政党问题受到关注的时候,简单谈谈可能仍被忽略却关乎民主政治未来的问题。
政治是技艺的运作,是科学的实践,更是智慧的考验。郑丽文在当选国民党主席后将面临政治技艺、科学理性与沉潜智慧的三重挑战。虽然新手上任,啼声初试,但如果准备充分,掌握时机且运用得宜,后势将逐渐看好。
政治是技艺的运作,是科学的实践,更是智慧的考验。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在当选后将面临政治技艺、科学理性与沉潜智慧的三重挑战。虽然新手上任,啼声初试,但如果准备充分,掌握时机且运用得宜,后势将逐渐看好。
2024年总统大选的结果,使台湾民主政治走进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场选举最引人瞩目的议题,莫过于由民眾党与总统候选人柯文哲所提出的「三党不过半、联合政府」。这个主张不仅是一场竞选口号,更是对台湾过去二十多年蓝绿恶斗与一党独大的反省与突破,也折射出台湾社会对制衡、合作与责任政治的深切渴望。然而,选后的政治发展却令人遗憾,原本有机会促成政党合作的新格局,反而陷入双少数政府的对峙与僵局,让「联合政府」这一民主进阶的可能性再度擦肩而过。
去年11月在本栏作了有关半总统制政体在朝小野大下根本无法运作的分析,我最后以「民主说难不难,多数统治是第一天条,少数统治就不是民主,大家都想清楚,就不怕赖总统想不清楚了」作结。
去年11月在本栏作了有关半总统制政体在朝小野大下根本无法运作的分析,我最后以「民主说难不难,多数统治是第一天条,少数统治就不是民主,大家都想清楚,就不怕赖总统想不清楚了」作结。不到一年,由民进党立院总召柯建铭赋名,各地青鸟串连的「大罢免」,轰轰烈烈的走到两阶段进行31席立委和一席市长的罢免投票,结果竟是全部不通过!大家只要想想这些选区事实存在的各种差异性,应该会同意,这是台湾人民回应大罢免所做的超越个别选区的「大决定」,以惊艳全球的方式喊出:我们都想清楚了!
大罢免于726以大失败收场,24名区域立委与新竹市长高虹安的罢免投票皆以失败告终,虽然8月23日仍有第二波7名蓝委罢免案待投票,但这些选区皆是在补件后勉强进入投票环节,因此一般多认为这为期一年的政治运动,在此已画上休止符。
大罢免大失败后,大罢免却遭府院党切割,赖清德总统还说不是哪一方的失败。对此,前总统府发言人陈以信在脸书上透露前总统马英九一段往事,2016年国民党输掉国会多数,马英九曾徵询刚当选总统的蔡英文有没有推荐的阁揆人选,当时蔡英文并未接受,陈以信感慨当时如果建立宪政惯例就能让国家顺利运作,赖清德应学学马英九。
兼任民进党主席的总统赖清德在民进党全代会上,左批在野联盟影响政府运作与国家进步发展,右批中国文攻武吓不断,诳称而台湾人民有感于国家安危,不但有青鸟飞出,公民也自主发起大罢免,「民进党必须与公民同行,一起承担守护国家的责任」。赖总统言行,完全背离作为总统的格局和高度。
兼任民进党主席的总统赖清德在民进党全代会上,左批在野联盟影响政府运作与国家进步发展,右批中国文攻武吓不断,诳称而台湾人民有感于国家安危,不但有青鸟飞出,公民也自主发起大罢免,「民进党必须与公民同行,一起承担守护国家的责任」。赖总统言行,完全背离作为总统的格局和高度。
5月18日,中东欧的罗马尼亚和波兰分别举行总统大选,代表欧盟主流价值观的中间派候选人,与川普路线支持者展开对决,结果前者略胜一筹,暂时化解了欧盟内部分裂的危机。
5月18日,中东欧的罗马尼亚和波兰分别举行总统大选,代表欧盟主流价值观的中间派候选人,与川普路线支持者展开对决,结果前者略胜一筹,暂时化解了欧盟内部分裂的危机。
行政院长卓荣泰就职将满1周年,16日他提出「五大行动」,并提出2028年以前「二上一下一平稳」的目标,也就是经济成长率达3%以上、人均GDP逾4万美元,失业率低于3%,及消费者物价指数稳定在2%。看似有愿景的政策,但可行吗?
行政院长卓荣泰内阁就职将满1周年,16日他召开记者会提出「五大行动」,包括健康台湾、青年敢梦、科技普惠、均衡发展和安全韧性,并提出2028年以前「二上一下一平稳」的目标,也就是经济成长率达3%以上、人均GDP逾4万美元;失业率低于3%,以及消费者物价指数稳定在2%。看似有愿景的政策,但可行吗?
有如森林野火的大罢免烧到今天,我真的已经无言,罢免制度见于宪法当然是事实,但制度的设计和操作,仍需要随事物本质和社会变迁去做稳妥的选择。不由得又想起Giovanni Sartori,已故义大利政治学者,对宪政制度所做扭曲的比喻:好像把小石子丢进运转中的机器,特别生动!容我再一层层的简单剖析。
面对执政党来势汹汹的大罢免攻势,在野阵营定调以「倒赖不倒阁」为攻防策略。但值得思考的是,在野阵营以「倒赖」为号召,而完全排除「倒阁」作为反制执政党的举措,是否是适当而有效的宪政手段?
台北市长蒋万安日前喊话国会发动倒阁,随后朱立伦与黄国昌两位党主席于「在野领袖峰会」中共同主张重点是要换掉总统赖清德;之后,朱立伦随后在426凯道集会中宣示国民党在520后将在立法院将发动罢免赖总统。至此,面对执政党来势汹汹的大罢免攻势,在野阵营定调以「倒赖不倒阁」为攻防策略。但值得思考的是,在野阵营以「倒赖」为号召,而完全排除「倒阁」作为反制执政党的举措,是否是适当而有效的宪政手段?
针对民进党「双重少数」政府的违宪枉法、独裁专制,台北市长蒋万安最近提出了「多数党倒阁」的解套方案,得到许多蓝营人士的认可。但是很多人不禁要问:难道自由民主不是主权在民,确保多数统治吗?为什么民进党却坚持要由少数独裁、威行专政,并绑架多数老百姓的意旨与权益?这究竟有没有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