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增长预测的搜寻结果,共152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公布「亚太地区经济展望」,上调中国2025年国内生产毛额(GDP)增长预测至4.8%,较4月份预测大幅提高0.8个百分点,另预测202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2%。
大陆公布第三季GDP增长数据优于预期后,渣打、高盛上调其全年GDP增长预测至4.9%,但仍低于官方订下的「5%左右」目标。针对中美,渣打认为,关税休战将进一步延长,因为两国都有经济动机达成休战,并为谈判敞开大门。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结束对美国的访问行程,并于19日在财政司网站发表文章,介绍此行参与国际会议及与当地政商界交流的情况。他指出,各方对全球经济前景有不少顾虑,但不少当地商界表示,希望透过香港作为跳板,开拓大陆和亚洲市场,寻找更多新的合作机遇。
世界银行(World Bank)将中国2025年经济成长率预测上修至4.8%,同时上修对该地区大部分国家的增长预测,但警告明年成长动能恐将放缓,因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低迷,且新出口订单乏力。
韩国官方14日数据显示,今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时隔22年将被台湾反超,韩国2025年人均GDP预估为37430美元,不及台湾的38660美元,分析认为,若韩元持续走弱,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台湾的差距。 中大经济系教授吴大任表示,台湾受美国关税影响引起拉货潮,5至8月出口都超过5百亿美元,主力来自AI与晶圆代工。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下修2025年经济成长预测,考量到总统川普(Donald Trump)的减税法案、关税政策以及移民打击行动等,CBO将通膨率和失业率的预测上调,经济增长预测则向下调整。
阳明海运受到双税影响,上半年税后纯益87.61亿元、年减62.34%,每股赚2.51元。阳明表示,上半年整体营运表现,受关税贸易谈判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相较去年同期运量与运价均呈现下滑,另因认列未分配盈余税,也影响整体损益。
阳明(2609)公布第二季财报,单季合併营收为386.63亿元,年减26%,税后净利9.85亿元,较去年同期138.87亿元下滑,每股盈余为0.28元;累计半年合併营收为841.73亿元,年减13%,税后净利87.61亿元,也远低于去年同期232.67亿元,每股盈余2.51元。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整体营运表现受贸易谈判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相较2024年同期运量与运价均呈现下滑,另因认列未分配盈余税影响整体获利。
国际信评机构标普发表最新报告指出,受补贴效应减弱、外出用餐减少等因素拖累,预计大陆今年下半年的零售增速将逐渐放缓,从上半年的7%降至3.2%,全年年增率预测为5%。该机构示警,若大陆政府不再推出新一轮刺激措施以维持需求,零售增长预测仍有下行风险。
日圆是7月表现最差的十国集团货币,兑美元下跌约4.5%。日本央行会议结束后,美元兑日圆匯率稳步上升。外银指出,日圆现阶段可能维持偏弱格局,短期日圆恐因美日财政和货币政策立场产生的风险承压。
大陆经济备受关注。根据滙丰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将大陆今年GDP增长预测由4.5%升至4.9%,2026年预测由4.1%升至4.6%。主要原因在于贸易关税的拖累低于预期,加上以结构性改革为中心的增长等助力推动,同时外部不确定性虽依旧存在,但中美关系已出现稳定迹象。
香港政府统计处日前发布第二季的GDP预估数字,较去年同期上升3.1%。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预测,第三季经济将持续增长,但增幅或将放缓。另外,由于印花税,政府经营帐目可望由赤转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9日公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中国2025年和2026年的经济增长分别来到4.8%和4.2%,和4月份预估2025年、2026年皆为4%相比,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大幅上调0.8个百分点,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
亚洲开发银行(ADB)23日发表最新报告指出,儘管台湾也面临美国对等关税风险,但鑑于人工智慧(AI)产品需求强劲带动出口,上调今年GDP成长率0.2个百分点至3.5%,是亚洲经济体中唯一上调。
2025年第二季大陆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5.2%,优于预期,各家投行相继上调对大陆全年经济预测值。但是受消费信心不振以及房市持续低迷影响,再加上美国关税政策可能衝击出口表现,下半年大陆仍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
中国第二季经济数据好于预期后,至少有九家美国和国际银行上调对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儘管它们预计未来几个月的增长势头将会减弱。
美国企业第二季财报季即将拉开序幕,这是关税战下的第一个财报季,银行股将率先登场,随后科技股也将陆续公布业绩。市场普遍预期,美企获利承压,外银分析,在整体气氛偏向保守之际,金融、科技和通讯产业仍被视为相对具备成长韧性的亮点。
大陆统计局预定15日公布2025年第二季GDP,多位专家预估,随着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稳健促进发展效果显现,第二季GDP年增5.2%左右。
在全球利率高檔盘整、通膨逐步降温之际,主要央行选择维持政策利率不变,释出对后续货币政策转向的审慎态度。外银指出,由于长天期收益率走升,维持杠铃式存续期间策略,美债基本面仍具韧性,偏好7至10年存续期债券,英国国债估值则具吸引力。
大陆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25日表示,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有所增加,都会影响大陆经济平稳运行,但随着存量政策、储备政策陆续实施,有信心、有能力把外部衝击的不确定性和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