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失智症状的搜寻结果,共97笔
桃园市大溪警分局復兴派出所昨(15)日接获民眾报案,指称与70岁母亲从台北到桃园復兴区游玩,未料妈妈如厕后失踪,员警地毯式在山区搜索,歷经3小时终于在罕有人迹的山区小路找到人,家属为表达感谢还特别送上红包,员警则将红包内现金返还家属,仅收红包袋象徵心意。
八德警分局日前接获报案,民眾称父亲晚间7时许外出散步未归,请警方协寻,所幸在警方努力下,把患有失智的吕姓老翁寻回,让家属得以安心。
台北市中正区日前发生老翁迷途记,一名80多岁的徐姓老翁,因罹患失智症独自在中华路巷弄内徘徊,茫然的神情引起路人注意后报警。中正一分局介寿路派出所警员获报到场,发现徐翁不仅是失踪人口,身上更携带高达10万元的现金。员警考量其人身及财物安全,随即将他带返所内安置,并顺利联繫上其子,父子得以平安团圆。
北市警局于30日发布8月份的打诈统计,共查获诈欺集团49团415人,查扣不法所得超过3888万元。市刑大大队长卢俊宏指出,「网路购物」、「假投资」与「假交友」为三大高发诈骗手法。台北市一名患有失智症63岁妇人,自2022年起遭诈骗集团锁定,以投资生基位为名目,在3年内被骗取高达1亿6000万元,这起令人髮指的案件直到今年8月才由家人惊觉揭发,毕生积蓄化为乌有。
北市警局于30日发布8月份的打诈统计,共查获诈欺集团49团415人,查扣不法所得超过3888万元。市刑大大队长卢俊宏指出,「网路购物」、「假投资」与「假交友」为三大高发诈骗手法。台北市一名患有失智症63岁妇人,自2022年起遭诈骗集团锁定,以投资生基位为名目,在3年内被骗取高达1亿6000万元,这起令人髮指的案件直到今年8月才由家人惊觉揭发,毕生积蓄化为乌有。
台湾逐渐走入高龄化社会,据卫福部2024年3月数据显示,65岁以上长者失智症盛行率达7.99%,等于100人就有8人罹患失智症。但不少患病长者家属担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万一不得已状况下,面对未来身后财产分配,患病长者建立遗嘱时,若无注意相关细节,有效性恐大幅受限,对此,知名律师刘韦廷便整理四大重点让家属及民眾参考,将可让争议降到最小。
70岁资深媒体人马西屏日前自曝10年前开始失忆,引发譁然。他近日在《聚焦2.0》畅谈对抗老经验,不吝分享五招秘诀开发脑潜能,手脑并用延缓失智症状,甚至拿下「故宫杯围棋赛」冠军荣耀。
新北市淡水区发生离奇弃尸案。93岁王姓老妇今年父亲节当天被发现失去踪影,家属着急报案协寻,警方调阅监视器,查出竟是40岁大陆籍殷姓媳妇,将婆婆遗体塞进行李箱后丢弃淡水河。殷女否认杀人,声称8月6日上午,婆婆返家后猝死,因怕家人责怪照顾不周,不知如何处置,一时慌乱下弃尸。警方依遗弃尸体罪嫌将全案函送士林地检署侦办,殷女经检察官讯后谕知限制出境、出海。
台湾今年正式迈入超高龄社会,健康风险与财务挑战已经日益显着,因此做好完整的规划,也才能实现「健康变老」,这不单单是个人关注议题,更是整体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而有完整保险保障才能打造第二人生。
超高龄社会来临,国内失智人口持续攀升,若家中长辈出现记忆力衰退、判断力下降等10大警讯,就应尽早就医评估,把握黄金期治疗。专家提醒民眾,平时要增加社交互动,透过改善14个风险因子,预防或延缓失智症发生。
全台约35万人失智,其中6成为阿兹海默症,随着新药出现,部分患者迎来治疗转机。医师指出,从轻度认知障碍恶化成轻度阿兹海默症,平均仅需3至5年,此时期是黄金期,应儘速就医确诊、搭配适当治疗,日常透过增加社交互动等14种方式,有助预防或延迟45%失智个案发生。
超高龄衝击下,失智症患者逐渐增加。心理师指出,当家中长辈记性变差、常常发呆、话变少、笑容消失,有时还会对家人发脾气,不少人会担心长辈是不是「失智」,但有时长辈其实是「失志」,也就是受假性失智影响认知功能,两者虽然类似,但背后的病因及治疗方式大不相同。
桃园市一名87岁徐姓老翁于日前上午骑乘机车外出买菜后,直到下午迟迟未返家。妻子等得心急如焚,赶紧前往辖区景福派出所报警,经通报协寻后,中坜警分局文化派出所即在1小时内将老翁寻获,顺利让夫妻相聚。
拥有20年丰富的精神科及内外科护理经验的黄兆培,3年前离开临床现场,踏入社区,目前担任横山社区心卫中心护理师。黄兆培凭藉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细心,提供优质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2024年曾获得卫福部肯定,今年再次获得卫福部2025年强化社会安全网绩优人员殊荣。
台湾步入超高龄社会,失智症近年来成为各界相当关注的议题。武术教练巴士表示母亲失智后,让他陷入地狱般的煎熬,尤其妈妈的囤积症在失智后愈发严重,食物一路堆到门口,这样的情况将他逼到极限。此外,他还嘆道,将母亲送到长照机构后花了40万,但碍于长照险启动相当困难,即便手上有多个证明文件,仍然不够。
随着年龄不断老化,许多老人可能会逐渐出现失智现象,不过有时失智症状发展过快,可能是有隐藏病因。奇美医院ICU重症加护医学部医师陈志金分享,有位80岁阿公在2个月期间,从原本行动自如、可以下田、每天一杯手摇杯的健康状态,变成动作缓慢、走路不稳、讲话越来越不清楚、认不得子女。起初诊所医师判断是年纪大的失智症,没想到进一步在大医院做了脑部断层扫描检查,才发现阿公真正的病因,竟是2个月前跌倒、撞到头导致的左侧慢性硬脑膜下出血。
最近,几则新闻焦点,让台湾民眾再度关注「失智症」。从高人气戏剧《忘了我记得》、心臟外科名医林芳郁惊传已失智5年,再到亚东医院施打台湾第一剂阿兹海默症新药,每一条新闻背后,都承载着失智症家庭的现实与无奈。
失智症是超高龄社会常见问题,市面上已出现许多声称能改善失智症状的灯光产品,最受关注的是40赫兹频率的声光刺激。专家指出,部分的动物实验与初期人体研究显示,这可能有助改善认知功能、减缓脑部萎缩,但尚未有一致的结论,也较难推论到中、重度失智症个案。
失智症是超高龄社会常见问题,市面上已出现许多声称能改善失智症状的灯光产品,最受关注的是40赫兹频率的声光刺激。专家指出,部分的动物实验与初期人体研究指出,这可能有助改善认知功能、减缓脑部萎缩,但尚未有一致的结论,也较难推论到中、重度失智症个案。
名医林芳郁罹患失智症震惊各界,也让失智症议题再度成为关注焦点。医师刘博仁指出,失智症就是一种症状,而非单一病因,有些是可以延缓、甚至部分逆转的,曾有一位生活自律的退休女教师,确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但在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素、做好睡眠与压力管理、每天学习新东西后半年,几乎判若两人,聊天也不会再卡住,证明「认知退化不代表无药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