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心绞痛的搜寻结果,共84

  • 压力大「血管会抽筋」医:严重恐致心肌梗塞

    压力大「血管会抽筋」医:严重恐致心肌梗塞

    除了饮食习惯、血压和胆固醇影响,压力也是心臟病的元凶,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心肌梗塞。振兴医院心臟血管内科团队指出,当紧张、焦虑或生气时恐引发俗称「血管抽筋」的冠状动脉痉挛,严重时可能诱发心肌梗塞,建议易紧张的民眾,从学会慢呼吸、固定练习、稳定作息、搭配治疗等方式保护心臟,别让焦虑变成心臟的隐形杀手。

  • 中年男心梗猝死 共同点皆抽菸

    中年男心梗猝死 共同点皆抽菸

     心血管疾病高居国人十大死因第2名,去年夺走超过2.3万条生命。医师指出,近年40至60岁中年男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上升,且不少无三高或慢性病史,却心梗猝死的案例,其中「抽菸」是唯一共同危险因子。吸菸者心臟病风险比一般人高4倍,呼吁民眾戒菸、规律运动、控制三高,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心梗年轻化!40至60岁男发生率上升 医:抽菸风险高4倍

    心梗年轻化!40至60岁男发生率上升 医:抽菸风险高4倍

    心血管疾病位居国人十大死因第2名,去年夺走超过2.3万条生命。医师指出,近年心肌梗塞出现年轻化现象,尤其40至60岁中年男性发生率上升,且不少无三高或慢性病史,却心梗猝死的案例,其中「抽菸」是最大危险因子,吸菸者心臟病风险高4倍,呼吁民眾戒菸、规律运动、控制三高,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预防心梗、中风 胆固醇愈低愈好

    预防心梗、中风 胆固醇愈低愈好

     心血管疾病位居我国10大死因第2名,动脉粥状硬化是造成心肌梗塞、脑中风等血管疾病主因。医师指出,动脉硬化与高胆固醇息息相关,高达8成胆固醇为人体自行制造,因此除了调整饮食,呼吁高风险族群更应积极治疗,透过适当药物、针剂治疗,降低胆固醇,有效控制血脂。

  • 怒气伤「心」!心臟病发作风险飙8倍 医推4招助纾压

    怒气伤「心」!心臟病发作风险飙8倍 医推4招助纾压

    生气不只影响情绪,还可能直接「伤心」。台南市立医院心臟内科医师吴柏青表示,人在暴怒后的短时间内,急性心臟病发作的风险比平时高出8倍以上,情绪管理能减少急性心臟病发作的风险,建议透过规律运动、深呼吸、冥想、倾诉等方式学习纾压,守护心臟的健康。

  • 半夜老惊醒身体在告急 快找出病根 3题自我检测

    半夜老惊醒身体在告急 快找出病根 3题自我检测

    半夜常突然惊醒,心跳加快、满身大汗?可能是身体正在求救。医师黄轩指出,夜间惊醒不是小事,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心臟、消化道或情绪疾病的早期预警,不可忽视,可先透过自我检测,看是否有就医的必要,一周若发生3次以上,也得留意。

  • 心血管疾病新曙光!EECP疗法免开刀 助高龄者改善血液循环

    心血管疾病新曙光!EECP疗法免开刀 助高龄者改善血液循环

     心血管疾病长期位居国人十大死因前三名,传统治疗多依赖药物、心臟支架或手术。近年来,非侵入性、安全性高的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疗法,已被多家医院与诊所广泛採用。临床案例显示,一名75岁出家师父因心肺功能不佳,行走时需他人搀扶,经完整EECP疗程后,已能自行行走,生活品质明显改善。

  • 殷伟贤不放弃 重沟通能帮尽量帮

    殷伟贤不放弃 重沟通能帮尽量帮

     踏入心臟内科近40年,振兴医院副院长殷伟贤一路走来,铭记恩师提醒「心臟科医师永不死」,始终坚守「做到不行为止」的信念。他参与了心臟医疗最剧烈的变革年代,形容自己「躬逢其盛」,更在临床中体会到,医疗价值不只是延长生命,更在于让病人活得有品质。

  • 哈欠打不停不只困了 脑、心、肝疾病恐上身 4症状注意

    哈欠打不停不只困了 脑、心、肝疾病恐上身 4症状注意

    一位55岁退休警察日前赴高雄超商探望友人,没想到打完哈欠后,却身体往前倒地猝死。医师黄轩指出,打哈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也可能是疾病悄悄出现的讯号,如果发现最近哈欠连连,还有头晕、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等情况,就要小心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臟与代谢疾病、药物副作用或精神疾病的警讯。

  • 67岁资深媒体人心绞痛就医! 医曝「手臂插满针管进 ICU 」

    67岁资深媒体人心绞痛就医! 医曝「手臂插满针管进 ICU 」

    香港资深媒体人查小欣,不仅是一名资深电台DJ,深挖艺人隐私作报导掀起不少争议,日前突然在社群公开手臂插满针管的照片,更透露医生指出她的「病况危急」,掀起大批网友热议。

  • 林俊杰自爆心臟出问题 医:男性年过40最易出3状况

    林俊杰自爆心臟出问题 医:男性年过40最易出3状况

    44岁金曲歌王林俊杰(JJ Lin)近期展开《JJ20 FINAL LAP》世界巡迴演唱会,13日晚间于北京鸟巢压轴演出,却惊吐自己心臟出现问题,沉重表示「我还能唱多久?」让粉丝震惊,对此,心臟内科医师刘中平表示,年过40岁的男性是心臟病好发族群,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狭窄、心律不整与心臟瓣膜疾病,若控制不好,确实有可能影响肺活量。

  • 手指嘴唇偏黑 小心肺动脉高压找上门

    手指嘴唇偏黑 小心肺动脉高压找上门

     33岁的吴小姐平时喜欢与家人四处健行,过去未特别留意长期有手指、脚趾与嘴唇偏黑的情况,大约4年前渐渐觉得体力变差、走不到半层楼就气喘吁吁,外出常常跟不上家人脚步,甚至咳出50元硬币大小的血痰,就医后发现罹患原发性肺动脉高血压,採用皮下注射前列环素类似物治疗1年多,如今她的心肺功能明显改善,生活品质也大幅提升。

  • EECP非侵入性治疗 改善心肌功能

    EECP非侵入性治疗 改善心肌功能

     在台湾医疗界,非侵入性「药物+物理」双轨治疗模式已逐步导入心血管疾病整合治疗中,特别对于无法再接受侵入性手术者,或长期控制不佳患者,提供一条低风险、高生活品质的治疗途径。

  • 每天只要15克 专家推1道菜:降动脉粥状硬化风险

    每天只要15克 专家推1道菜:降动脉粥状硬化风险

    长期的动脉粥状硬化,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致命疾病。营养师老辜表示,一项研究发现,长者每天只要增加10克的青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就能减少13%动脉粥状硬化的风险,多吃5克的葱科蔬菜如大蒜,更能降低18%风险,他建议若想护心,不妨常来盘青花椰菜炒蒜头。

  • 91岁日本上皇明天住院  宫内厅曝可能病因

    91岁日本上皇明天住院 宫内厅曝可能病因

    日本宫内厅在今天(5日)宣布,上皇明仁将自6日起在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住院,接受精密检查。现年91岁的上皇4月中旬,于宫内厅医院接受例行健康检查时,发现疑有「心肌缺血」状况,即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血流不良。明天将住院进一步检查,是他自天皇退位后首次住院。

  • 5旬男胸闷难呼吸爆急性心衰竭 植入心室辅助器助新生

    5旬男胸闷难呼吸爆急性心衰竭 植入心室辅助器助新生

    50多岁朱先生长年吸菸且有心血管疾病病史,今年年初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急性心肌梗塞至急诊就医,症状持续加剧,最后甚至休克陷入昏迷,医疗团队紧急安装叶克膜(PCPS)及主动脉内气球帮浦(IABP)来抢救,后续虽暂时稳定出院,却在2周内2度因急性心衰竭、低血压、肺水肿再次送医,住进加护病房,生命一度垂危。

  • 清明扫墓晕倒!家人机警CPR救回 48岁男外挂「心臟帮浦」保命

    清明扫墓晕倒!家人机警CPR救回 48岁男外挂「心臟帮浦」保命

    高雄1名48岁高姓男子,去年清明节期间前往扫墓,却在过程中突然晕倒,幸由家人实施CPR急救并送医成功保命,经送医诊断为心臟衰竭,经药物搭配新型「心臟帮浦」体外反搏EECP治疗,成功恢復日常作息,医院说明EECP为非侵入性治疗,可加速部分心臟疾病康復,副作用低适应范围广,甚至勃起功能障碍也能藉助EECP改善。

  • 32岁养生男跑马拉松突昏倒2次 竟是心肌梗塞

    32岁养生男跑马拉松突昏倒2次 竟是心肌梗塞

    32岁年轻男性北上参加马拉松比赛时突然晕倒两次,被送往医护站休息后,仍然感到胸闷和呼吸喘,到中国医药大学新竹附设医院急诊,经心电图检查后判断为急性心肌梗塞,心臟内科医师薛朝文立即执行心导管手术,在抢通血管后放置1枚支架,手术约1个小时,目前患者已经恢復正常出院。

  • 三星电子副会长心臟病逝 发作前「1徵兆」是最危险警讯

    三星电子副会长心臟病逝 发作前「1徵兆」是最危险警讯

    南韩三星电子副会长、共同执行长韩宗熙(Han Jong-hee,音译)25日因突发心臟病骤逝,享寿63岁。关于心臟病,国健署曾提醒,「轻微胸闷」是最危险的警讯,很多患者往往在发作前1个月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部闷痛状况,却未加以重视导致憾事发生。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