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有肿瘤的搜寻结果,共110笔
歌后坣娜本月16日病逝,原先外传是「不死癌症」之称的红斑性狼疮导致,但身边友人透露,实际上坣娜是因为胰臟癌而离世。胰臟癌有癌王之称,因早期无症状难发现,加上復发率又高,发病率几乎等同死亡率。对此 禾馨民权内科诊所肠胃科医师林相宏就指出,糖尿病可能是早期诊断出胰臟癌的唯一机会,且年过50岁的人要格外小心。
为强化基隆市的医疗资源,卫生福利部基隆医院近期引进了3D立体腹腔镜手术,让施术的医师能够增加手术的精细度,让腹腔镜手术这类需要精细缝合的手术更为精确,术后的恢復也更好。
现代人压力大,偶尔会有头痛情况。对此,胸腔暨重症医师黄轩表示,有些症状看似只是太累,却可能是脑瘤,甚是脑癌的警讯,研究发现,约有5到6成的脑瘤患者,会以持续性头痛为首发症状,若持续2周以上,并合併出现以下任何一症个症状,例如说话写字卡卡、视力变差、手脚不灵敏、脾气变坏、癫痫,或噁心想吐,应立即就医。
胰臟癌有癌王之称,初期几无症状,死亡率高。肠胃科医师林相宏分享有一位55岁男子,有糖尿病史、规律服药,近1周出现腹泻、茶色尿与腰酸,就医竟证实是4期胰臟癌,类似个案并不少见,提醒高血糖可能是胰臟癌的警讯,糖尿病也可能是早期诊断的唯一机会,尤其是50岁后才被诊断得糖尿病,合併体重下降的人,未来3年罹患胰臟癌的风险,将高出8倍。
《好小子》男星顏正国昨(7日)因肺腺癌病逝,享年50岁。胸腔内科医师陈锺岳提醒,初期肺癌几乎没有症状,曾收治一名30多岁女子,不菸不酒没家族史,有慢跑习惯,近半年觉得跑没多久就喘,体力变差就医,竟确诊为第4期肺癌,他说,医界有句玩笑说是「只要会呼吸,就有可能得肺癌。」
很多人听过阴阳眼,甚至深信自己看到鬼,不过,胸腔暨重症医师黄轩表示,这些「天选鬼眼」的人,可能是眼部或脑部出现病变,例如白内障、黄斑部病变,甚至是脑内有肿瘤,曾有患者因脑肿瘤,造成视神经发炎,老是抱怨撞鬼,在转介神经外科手术后,高兴到不行,因为自此再也没有看见鬼了。
味觉出现变化,也可能是肝癌的前兆。医师钱政弘指出,一位71岁男性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形,吃甜食也都觉得苦,还出现皮肤痒的状况,检查后发现已是肝癌晚期,肿瘤有12公分大。钱政弘也提醒,肝癌会有肿瘤附属症候群现象,出现一些非典型症状都要留意。
一名50岁女性在5年前发现乳房肿瘤,增大至20公分才到西医求诊,医师廖继鼎指出,自己并不反对病患自由选择治疗方式,但一定要期评估疗效,若不如预期就不该硬撑,应及早调整方向,别拖到肿瘤越来越大,难以收拾的地步。
肺癌是国内最好发的癌症。急诊科医师魏智伟分享有位30岁女老师,在健检时发现有肺结节,她不在意,1年后因爬楼梯有点喘就医,竟发现已是肺腺癌末期,两侧肺叶、脑部都有肿瘤,提醒若有肺结节,尤其是直径超过0.5公分,或结节边缘不规则、雾雾的,都会提高恶性可能,应听医嘱严密追踪。
喉咙痛8个月,就医竟发现4种原发性癌症!医师林俊余指出,有位热爱运动的男性,出现反覆喉咙痛的情况,检查后发现同时罹患舌根癌、甲状腺癌、大肠癌、肾臟癌,且皆为独立肿瘤,发生率低于0.1%,经治疗后成功控制病情,恢復顺利,目前也戒除过往抽菸喝酒的习惯,更加积极运动,努力过上健康生活。
55岁林姓男子近期出现吞咽困难到卫福部丰原医院就诊,检查后惊见同时罹患食道癌与肺腺癌两种原发性癌症;在丰原医院跨科整合医疗团队的评估与治疗下,经过3个月的分阶段疗程,成功切除双癌,重拾健康生活。
华上生医(7427)28日宣布,针对癌症免疫疗法的全新强效免疫活化多重激酶抑制剂GNTbm-TKI的临床前数据,将于2025年欧洲肿瘤医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ESMO)年会上以海报形式发表,该会议将于2025年10月17日至10月2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
吸菸不仅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害,旁人也会受影响。中国河南郑州有一名10岁男童不断咳嗽,检查惊觉是肺癌早期,背后原因正是爱抽菸的爸爸,导致基因突变、诱发癌症。
创新免疫疗法厂业者汉康-KY(7827)今(22)日下午举行法说会,聚焦介绍旗下CD47–SIRPα免疫新药-HCB101的临床进展,并首度公开针对胃癌(GC)二线治疗的三药联合策略与初步疗效成果。董事长刘世高表示,HCB101为具高度专一性之第3.5代SIRPα/CD47融合蛋白药物,可有效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且不影响红血球,较第一代Gilead单抗药物安全。他预估,今年第4季开始到明年第3季将会有多个二期临床适应症数据公布的密集期,今年第四季也将规划转主板上市柜。
上腹不舒服别轻忽,及早检查才能揪出胰臟癌。医师林相宏分享案例指出,有位60岁女子上腹部胃周围不舒服长达4个月,做了许多检查包含腹部超音波,都没发现什么异状,没想到在做了胰臟内视镜超音波后发现是胰臟癌肿瘤,呼吁若有腹痛腹胀、腰背痛、噁心想吐等3大症状一定要注意,也不要单纯只想到做胃镜或是超音波,错过及早治疗时间。
许多人认为每天排便等于健康,但这并不是唯一标准。医师陈威佑指出,排便频率因人而异,重点在于规律性与顺畅度。但要特别关注是否出现「排便习惯突然改变」、「便秘伴随腹胀、血便、体重下降」、「长期腹泻,甚至解不乾净」等3种情况,这些变化往往不只是单纯的肠胃不适,还可能是大肠癌等严重疾病的早期警讯。大肠癌患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但肿瘤增长会影响肠道,改变排便习惯。
年近八旬的许奶奶患有慢性肺病、心臟衰竭、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半年前回诊发现肝指数过高,腹部超音波检查发现约3公分大肝臟肿瘤,后续诊断为肝癌。考量许奶奶身体状况,医师为她执行肿瘤射频烧灼术,术后3天平安出院。
安乐死这个话题总是很沉重,容易引起论战,但我觉得除了是那种恶意放弃的主人之外,所有舍不得毛孩受苦而安乐的主人都不应该被苛责,所以请不要笔战,因为今天这个故事又是一个掉在伤心深渊的主人,无法再承受一丁点的不理性留言。
国内每年新增1万7千多位大肠癌患者。胃肠肝胆科医师邱瀚模表示,做大肠镜检查有助及早发现肠癌病灶,但提醒做完检查后,有3个问题一定要问医师,包括「肠子有没有清乾净?」、「检查有做到盲肠吗?」及「有没有看到肿瘤性息肉?」若没问清楚,养了1颗息肉,3到5年后,就可能变大肠癌。
在台湾每年约有2000多位妇女死于乳癌。胸腔暨重症医师黄轩表示,乳癌的早期警讯除了摸到乳房硬块之外,还包括乳头凹陷或有分泌物等,有研究发现,乳头若长期反覆出现分泌物,当中高达23%的人,会发现有恶性肿瘤,尤其是透明黏稠状、血色分泌物,更要提高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