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林惠真的搜寻结果,共14笔
东海大学携手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国家太空中心推出「火星任务十周年特展」,首度亮相太空生存研发成果,包含以塑胶作为火箭燃料与太空材料、肌少症食品研制为太空人的保健食品、畜牧机器人将成太空殖民的食物生产工具等前瞻技术,带领民眾一窥太空生活的未来样貌。
东海大学于全国最大科研盛会「2025台湾创新技术博览会」再创佳绩,在逾五百件专利作品中脱颖而出,凭藉「胸痛病患脸部表情辨识系统」夺得金牌,另以「智慧诗词生成系统」、「仿生空气净化技术」、「生物炭循环技术」荣获三面铜牌及企业特别奖,展现科研应用的高度潜力与价值。
近年诈骗层出不穷,东海大学翻转传统宣导模式,携手富邦人寿推出「跨龄溪爱×永续聚力」计画,首度以「法律专业」结合「戏剧艺术」,打造沉浸式防诈剧场,让长者在行动教科书般的体验中,学会识破诈术、守护财产安全。
在「2025 第一届台积电生物多样性奖学金暨提案奖」中,东海大学表现亮眼,荣获1件菁英奖优等及3件入选奖,总计4件作品获奖,与国立臺湾大学并列全国第一。此次全国共仅16件作品获颁菁英奖,东海大学更是唯一获奖的基督教大学,展现卓越的科研实力与国际竞争力。
东海大学医药研发成果亮相2025亚洲生技大展,展出涵盖肝肾疾病、代谢与记忆力保健等健康领域的创新技术。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亚洲地区肝损伤病例逐年攀升所开发的胜肽产品,更已获得美国与日本专利肯定,备受瞩目。
为积极响应政府「资安即国安」政策,东海大学近日与法务部调查局臺中市调查处签署了「国家资通安全联防与情资分享合作备忘录」,将透过情资共享、协同应变机制与资安教育等多元合作,全面强化校园与社会的资安韧性,共同推动资安联防生态系的发展。
东海大学科研成果再获肯定!以分离回收技术及柑橘结构分析等六项专利技术推进废材回收和保养品产业,于「2024台湾创新技术博览会」荣获一银二铜等四项大奖,为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贡献新量能。
农业部建立自然碳匯与生物多样性媒合平台,鼓励企业参与自然碳匯专案,但海洋委员会与农业部提出「红树林植林」专案引起争议。环团呼吁,生长密集红树林将使当地物种多样性下降,亦影响防洪,地方政府早展开数年移除工作,现不该为增匯再种回红树林。
农业部建立自然碳匯与生物多样性媒合平台,鼓励企业参与自然碳匯专案,环境部近期则审查「红树林植林」方法学。气候与自然碳匯倡议团队强调,台湾红树林多数外来种,其扩张能力之高,已使物种多样性下降,亦影响当地防洪,多个地方政府早已展开数年移除工作,现在不该为了增匯,再种回红树林。
东海大学长期关注高龄友善议题,携手富邦人寿推动「跨龄溪爱×失智防治」活动,打造预防失智与守护环境的双赢策略。东海大学刘正副校长表示,东海大学以【青银共创 X 乐龄乐活】为念,建置「开放式养生村」为愿景,透过实践及优化多元支持服务系统,提升社区长者整体福祉。
日前媒体报导彰化泥质滩地未能画设为国家溼地加以保育,又逢碳费开徵在即,企业减碳压力骤增。除节能、再生能源投资外,企业开始关注自然碳匯的潜力。今年4月农业部甚至通过「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鼓励公司团体参与自然碳匯与生物多样性保育专案作业要点」,建立媒合平台、大力鼓吹企业投资。
日前媒体报导彰化泥质滩地未能画设为国家溼地加以保育,又逢碳费开徵在即,企业减碳压力骤增。除节能、再生能源投资外,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关注自然碳匯的潜力。今年4月农业部甚至通过「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鼓励公司团体参与自然碳匯与生物多样性保育专案作业要点」,建立媒合平台、大力鼓吹企业投资。
东海大学携手国立科学博物馆共同迈向科普教育新里程碑,东海大学校长张国恩与科博馆馆长焦传金表示,将串联在地资源助力中小学科普教育,一同打造大台中地区科普旅程,今年暑假将首度在东海Zero Zone (碳中和园区、火星基地)举办太空STEM科学营。
环境部公告「红树林植林」与「海草復育」温室气体减量方法草案,预计经专案小组审查通过后,成为温室气体自愿减量专案的方法学之一。台湾科技媒体中心分析,若「红树林植林」与「海草復育」方法学正式通过,会成为未来企业取得碳权的方式之一,若取得碳权则可于台湾碳权交易所上架交易,或抵销企业本身的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