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汽车用钢的搜寻结果,共37笔
《2025第三届大南方高峰论坛》19日于高雄举行,中钢总经理陈守道指出,中钢2024年排碳量1,875万公吨已较基准年2018年减少15.2%,但钢铁业减碳仍面临技术、资源及资金等三大难题,世界各国政府普遍补助产业低碳转型,希望即将开始徵收碳费的台湾,也能给予业者更多帮助。
大陆今年经济内外风险迭加,经济数据也是忧喜参半,看到统计前4月大陆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8万家,凸显外资对大陆市场的信心。但9日公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也带来隐忧。5月CPI表现仍维持衰退0.1%,继续引发通缩疑虑,5月PPI年减幅3.3%更创下近22个月最大跌幅。
中龙钢铁董事长吕绍荣认为,市场不景气时最重要的是要能沉住气,要能蹲得下来,中龙透过强化经营体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实际做法就是依循中钢提出的「二轴三转」经营策略,以二轴(发展精致钢厂及绿能产业)为核心,三转(数位转型、低碳转型与供应链转型)为行动纲领。
在南台湾钢铁工业颇具知名度的威致钢铁(2028),是一家追求高品质及品质一致性的钢铁材料炼轧厂,近年来为型塑企业形象及扩大营运利基,除制造朝碳中和目标外,更全力推动钢筋供应一条龙服务,同时也取得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入门票-IATF16949认证,此举将让威致钢铁有机会扩大营运纵深。
川普在就职演说里针对汽车产业,承诺让美国再次成为汽车生产大国;国内汽车零组件相关产业已经做好应变准备,认为与美国车厂间的生意不受影响,钢铁业更是正面看待产业景气前景,义联集团创办人林义守直言,川普执政对钢铁业具有正面帮助。
企业永续除了环境保护,还有什么?
今年第三季钢铁市况疲弱,反映在中钢的业绩上,中钢(2002)25日公布9月自结盈余,税前净损6.75亿元,不仅是今年来首次单月出现净损,同时也是自去年7月之后的第一次,不过累计前九月税前盈余36.4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增98%。
中钢(2002)周五公布113年9月自结合併盈余。中钢9月税前净损6.74亿元,转亏年减231.31%、月减385.59%,为去年7月以来的14个月以来再见赤字;第三季税前净利1.42亿元,年减7.54%、季减92.96%;前三季税前净利36.41亿元,仍年增98.11%。中钢表示,中美货币宽松政策,加上第四季为钢铁业传统旺季,有助支持钢价上扬。
中钢(2002)周二召开113年11月份月盘盘价会议,会中提到,受到中国大陆扩大经济刺激政策顺势拉升亚洲钢价,然考量国内终端需求尚需时间传导,为确保下游客户接单动能,中钢针对11月份之月盘产品适度调涨,每公吨涨幅700-1200元,持续推动弹性配套措施,以协助用户紧密接轨钢市向上周期。
继美国联准会降息2码后,中国大陆人民银行也调降存准率2码,释出1兆元人民币的资金活水,并鼓励设备更新、消费品汰旧换新,刺激钢市「金九银十」,中钢(2002)、中鸿(2014)股价应声上涨;中钢股价27日上涨6.21%,外资单日买超4.5万张。中鸿衝上涨停板,三大法人连15日买超共1.4万张。
大陆救市政策激励,周五钢铁人股价出动,中鸿(2014)等8檔收盘涨停锁住,钢铁春燕是否真的来了?中钢董事长黄建智表示,中美祭出宽松政策,对整体钢铁需求可望有显着拉升作用,预期此效应第四季起陆续显现,加上第四季传统旺季,将持正面看法,中钢旺季接单也优先价格高者。黄董进一步提到,若后续需求往上走,景气情势明确,第四季11、12月钢价不排除涨价。
中钢(2002)公布113年8月自结合併盈余,单月税前净利2.36亿元,月减59.38%、年增461.90%;前8月税前净利43.16亿元,年增225.97%。中钢表示,美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可望带动投资、消费动能,而国内汽车销售稳健加上「国产汽车零件自制率」新制上路,有助支撑汽车用钢需求,整体钢市均有望筑底缓步回稳。
中钢(2002)周三召开一一三年十月份月盘及第四季盘价会议,由于现阶段国际钢市疲弱态势依旧,国内钢铁市场观望氛围浓厚,上下游产业经营艰困,惟煤铁原料成本回降,为提振下游购料信心,今年十月份之月盘产品,因应低价进口竞争及国内流通行情变化,盘价全面下调,盘价续跌且跌幅扩大。第四季之季盘产品,考量各产业需求强度与竞争状况不同,给予差异化订价,以助用户掌握成本并维持接单动能,季盘价从平高盘转平低盘,跌幅每公吨500-1500元。
被视为中日友好最具标志性合作关系的日本制铁与宝山钢铁合资业务于日前宣布正式结束,象徵着由邓小平开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日经济技术合作时代告终。接受日本制铁的大量技术援助的中国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早已无需再依赖日本,至于未来中国是否还要再透过与外国合作来进行技术升级并提高升产力,也非常值得经歷「改革开放」的这一代人仔细玩味。
中国电动汽车崛起,让日本车企陷入苦战;在很难实现增长的预期下,日本制铁(Nippon Steel)将撤出「宝钢日铁汽车板公司」,未来将经营重点转向美、印市场。与此同时,中国钢铁企业为应对国内需求萎缩,正向国际市场大量转嫁过剩产能,外媒观察,更多国家拟对中国钢材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
大陆电动汽车崛起,让日本车企陷入苦战。在很难实现增长的预期下,日本制铁(Nippon Steel)将撤出与全球最大钢铁企业大陆「宝武钢铁」集团的宝山钢铁的合资业务,在大陆的钢材产能将削减70%。日媒分析,日本制铁缩小因中美分裂而面临逆风的在陆业务,向美国、印度集中经营资源的动向将加速。
中日两大钢铁厂决定和平分手。日本大型钢铁厂日本制铁宣布,将撤出「宝钢日铁汽车板公司」,这是其与全球最大钢企宝武钢铁集团旗下宝山钢铁合资成立,日本制铁未来将经营重点转向美印市场。
日本制铁近日宣布,将解除与中国宝山钢铁的合资事业并从中撤出。这意味着自1970年代技术支援开始,标志着中国大陆钢铁产业现代化长达半世纪合作关系即将告一段落,日本制铁将以约360亿日元(约合新台76亿元)的价格,出售所持有的所有合资公司股份给宝山钢铁。
曾被视为中日友好最具标志性合作关系的日本制铁与宝山钢铁合资业务,在歷经半世纪的技术与经济合作后宣告结束。据日媒报导,日本制铁认为目前在中国整体形势很难实现增长,中美关系恶化下,日本被迫缩小在中国业务,相关资源将转移至美国与印度发展。
中钢近期成功开发热衝压成形AO (Anti-Oxidation,抗氧化)涂层材汽车用钢,包括15B22及15B36两项产品,随着欧美车厂于亚洲建立热衝压生产基地,中钢也结合国内企业于屏东成立宏利公司,并应用所开发的热衝压技术生产汽车部件,积极抢占市场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