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流放地的搜寻结果,共39

  • 流放寧古塔有多可怕?根本人间地狱 女人下场更惨

    流放寧古塔有多可怕?根本人间地狱 女人下场更惨

    清朝流放地「寧古塔」令犯人闻之色变,距京城步行需四到五个月,沿途不仅要忍受严寒,还可能遭猛兽或飢饿的人袭击,除了死亡威胁,部分犯人还会沦为披甲人的奴隶,生死与自由都无保障,对于女性来说,下惨还远比男性悲惨。

  • 发配边疆大不同 明朝流放选南方、清朝挑北方 关键原因曝

    发配边疆大不同 明朝流放选南方、清朝挑北方 关键原因曝

    流放是中国古代沿用已久的刑罚,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期,早期仅是将犯人驱逐出核心地区,但到秦汉后便逐渐形成制度。随着王朝更替,流放的地点也出现明显变化,明朝以前多以南方为主,清朝则大举改往北方,背后原因则是政治与战略考量。

  • 古代犯人被判流放 为何不偷跑回家?1原因免冒生命危险

    古代犯人被判流放 为何不偷跑回家?1原因免冒生命危险

    古代帝王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制定出许多严刑峻法以惩罚犯人,其中「流放」的严重程度仅次于死刑,由于流放地偏远、生活环境严峻,犯人通常难以生存,难道他们不会想偷跑回家吗?事实上,只要咬牙忍耐几年,就可能迎来「大赦」,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就能回到家。

  • 不只寧古塔 犯人流放都去哪了 专家揭恐怖共通点

    不只寧古塔 犯人流放都去哪了 专家揭恐怖共通点

    流放又称做流刑,是古代一种强迫犯人流亡的刑罚,地点通常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或离岛,让被流放的人难以再回到自己的原居住地或活动之处,大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韩茂莉指出,各个朝代的流放地都不尽相同,但共通点就是自然环境恶劣,让人难以生存。

  • 清朝「寧古塔」让罪犯闻风丧胆 专家揭恐怖3原因

    清朝「寧古塔」让罪犯闻风丧胆 专家揭恐怖3原因

    古代帝王为了维持社会秩序,推出严刑峻法,吓阻犯罪的人们,而在清朝最常见的处罚之一,就是「流放边疆」,让犯人难以再回到家乡,大陆黑龙江大学歷史学教授周喜峰指出,位于大陆东北的「寧古塔」是清朝的流放重地,主要是因为这里汉人稀少、气候还冷,还有不少凶猛野兽,生活条件十分刻苦艰难。

  • 已故反对派纳瓦尼3名律师被判刑 俄法院:他们与极端组织有关

    已故反对派纳瓦尼3名律师被判刑 俄法院:他们与极端组织有关

    俄罗斯法院17日裁定,已故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尼(Alexey Navalny)的3名律师与极端组织有关联的罪名成立,被判处3年半至5年半有期徒刑。

  • 古代官员被抄家 女眷如何处置?1去处跟青楼没两样

    古代官员被抄家 女眷如何处置?1去处跟青楼没两样

    古代封建社会,大臣一旦触法,除了流放、斩首之外,还伴随着抄家,意即家产全数充公,就连家中女眷也难逃牵连,很可能被送去「教坊司」,遭受巨大的折磨和屈辱。

  • 「普丁头号政敌」自料命丧狱中 纳瓦尼遗作将出版

    「普丁头号政敌」自料命丧狱中 纳瓦尼遗作将出版

    俄罗斯总统普丁头号政敌、已故反对派领袖纳瓦尼(Alexey Navalny)的遗作回忆录,将于22日出版。他在日记中坦言自认会死在监狱里,更揭示监狱制度和绝食对他身体造成的严重伤害,字字句句让人心酸。

  • 古代犯人被流放 为何不偷跑回家?1原因无须铤而走险

    古代犯人被流放 为何不偷跑回家?1原因无须铤而走险

    古代有许多用来惩罚犯人的严刑峻法,其中「流放」的严重程度仅次于死刑,由于流放地偏远、路途崎岖,不少犯人还没抵达已经先累死,就算到了目的地,也可能因水土不服而病死,但这些犯人为何不偷偷逃跑回家呢?主要是为了等待皇帝大赦天下,就能以安全的方式回家,无须铤而走险。

  • 2024诺贝尔奖来了!他无缘摘和平桂冠 5科学成就值得青睐

    2024诺贝尔奖来了!他无缘摘和平桂冠 5科学成就值得青睐

    2024诺贝尔奖开奖在即,周一(7日)至周五(11日)依序揭晓生医、物理、化学、文学、和平5座奖,下周一(14日)公布经济奖得主。中东战云密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瑞斯、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工作署都是和平奖得主的热门人选;学界至少有5项重大发现或成就值得诺贝尔奖肯定。

  • 俄国监狱冒出「IS圣战士」!囚犯挟持狱警喋血 1人遭断喉

    俄国监狱冒出「IS圣战士」!囚犯挟持狱警喋血 1人遭断喉

    (23:10更新--人质获救)俄罗斯西南部伏尔加格勒州(Volgograd)首府附近的监狱,周五(23日)发生喋血事件,至少3名囚犯挟持多名人质,狱方工作人员至少1人遇害,场面血腥。这是今年6月以来俄罗斯监狱发生的第2起劫持人质事件。俄罗斯安全部队稍晚突击进入监狱解救人质,据传挟持狱警的4名囚犯至少1人被杀。

  • 西方与俄大换囚 拜登、普丁双赢

    西方与俄大换囚 拜登、普丁双赢

     美俄1日完成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最复杂的换囚行动,涉及7个国家共计26人,包括《华尔街日报》记者格什科维奇(Evan Gershkovich)等共3名美国公民。此次歷史性大换囚,对美国总统拜登和俄罗斯总统普丁是双赢局面,拜、普也都亲自到机场迎接获释的公民归来。

  • 宋朝流放地「沙门岛」是哪?专家揭秘辛:很少有人生还

    宋朝流放地「沙门岛」是哪?专家揭秘辛:很少有人生还

    流放是古代强迫犯人流亡的刑罚,地点通常是偏远的地方或离岛,让被流放的人难以回到原居住地或活动之处,而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流放场所,大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韩茂莉指出,宋朝会将罪犯流放到「沙门岛」,且很少有人能够生还。

  • 古代没监视器 犯人被流放为何不逃?朝廷抓准了人性弱点

    古代没监视器 犯人被流放为何不逃?朝廷抓准了人性弱点

    古代帝王为了维持社会秩序,颁布不少严刑峻法惩治犯人,其中「流放」的严重程度仅次于死刑,不过当时科技落后,且流放地偏远、路途崎岖,为何犯人不趁机逃跑?事实上,朝廷早已抓准了人性弱点,让犯人们只能束手就范。

  • 乌克兰军员短缺 只能仿效俄罗斯招募囚犯入伍

    乌克兰军员短缺 只能仿效俄罗斯招募囚犯入伍

    与俄罗斯全面入侵作战两年多后,乌克兰部队犠牲惨重,需要扩大徵兵范围,现在招募工作首次转向监狱人力,以提前重获自由为诱因,让囚犯入伍。

  • 俄反对派领袖纳瓦尼离奇猝死 美情报指1疑点:普丁恐不是凶手

    俄反对派领袖纳瓦尼离奇猝死 美情报指1疑点:普丁恐不是凶手

    俄罗斯反对派领袖、普丁头号政敌纳瓦尼(Alexei Navalny)2月16日在北极圈流放地监狱猝逝,美媒指出,美国情报圈普遍认为,普丁可能没有下令杀害纳瓦尼,其中一项评估关键在于纳瓦尼猝逝的时间点,让3月举行的俄罗斯总统大选、寻求5度连任的普丁蒙上阴影。

  • 普丁警告北约「第3次世界大战」只差1步 首提纳瓦尼

    普丁警告北约「第3次世界大战」只差1步 首提纳瓦尼

    俄罗斯总统普丁在总统大选中拿下87%选票创纪录,他昨(17)日胜选后在记者会上警告,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全面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仅一步之遥」,另外他也首度公开提及2月中旬猝逝的政敌纳瓦尼(Alexei Navalny),称是「可悲的事」,宣称原本已同意用换囚方式将他释放。

  • 向独裁者说不 俄罗斯反对派各种花招抗议选举

    向独裁者说不 俄罗斯反对派各种花招抗议选举

    俄罗斯在3月15日~17日举行总统大选,这是普丁(Vladimir Putin)的第5个总统任期,早已是公认的民选独裁者。虽然普丁的声望仍然很高,但俄罗斯内部也有许多反对者,他们发起零星抗议,比如将染料倒入投票箱、点燃炸药并企图纵火。

  • 俄国杀手所为? 纳瓦尼政治盟友在立陶宛遭不明人士锤击

    俄国杀手所为? 纳瓦尼政治盟友在立陶宛遭不明人士锤击

    俄罗斯最知名的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尼(Aleksey Navalny)虽然已死,但是俄罗斯对纳瓦尼党羽的追杀没有结束。他的政治参谋伏科夫(Leonid Volkov)在立陶宛的住处遭到不明人士袭击。

  • 普丁政敌纳瓦尼在「瘦皮猴」歌声中入土 一度租不到灵车

    普丁政敌纳瓦尼在「瘦皮猴」歌声中入土 一度租不到灵车

    俄罗斯领导反对普丁政权运动的领袖纳瓦尼(Alexei Navalny)本月16日在北极圈内的流放地监狱猝死,年仅47岁,当局以必须执行检查为由,拖了9天才把遗体归还家属。他的丧礼今天(3月1日)在俄国首都莫斯科郊区一处教堂举行。纳瓦尼的团队表示,仪式开始前一度找不到灵车能够运送他的遗体,因为所有礼仪业者均接获不明人士电告威胁。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