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深部脑刺激的搜寻结果,共05笔
双和医院神经医疗团队日前成功改善一位巴金森氏症患者动作障碍困扰,透过实施深部脑刺激(DBS)晶片植入手术,帮助患者从重度僵硬、跌倒频繁困境中走出,找回良好生活品质。
45岁郑姓男子罹患帕金森氏症超过10年,生活深受困扰,彰基医疗团队近日为他执行「深部脑刺激手术(DBS)」,手术特别採用「清醒式」进行,彰基表示,清醒式手术可即时测试病患症状,精准定位,提升整体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全身麻醉手术,郑男术后颤抖与僵硬症状显着改善,恢復自主行动能力。
中市黄姓阿伯是原发性颤抖症患者,50岁时右手出现震颤,起初还可拿筷子吃饭,手抖越来越严重,连手握牙刷却放不进嘴巴刷牙、拿汤匙舀不起饭菜,手完全不听使唤,到中山附医求诊。经神经外科主任张正修24日表示,经评估採「神波刀」治疗后,不但刷牙、握笔书写平稳,除夕夜也能吃顿温馨团圆饭,完成他发病后心愿。
根据统计,台湾约有40万人罹患原发性颤抖症,因神经退化,造成身体不同部位持续性颤抖,其中约10万人的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医师表示,这类患者若经药物治疗无法改善,就需接受手术治疗,除了开颅手术,也可接受非侵入性的「神波刀(磁振导航聚焦超音波)」治疗,透过逾1000个超音波晶体,聚焦能量在丘脑,打断让患者颤抖的神经迴路。
根据统计,台湾约有40万人罹患原发性颤抖症,因神经退化,造成身体不同部位持续性颤抖,比巴金森氏中还要常见。94岁的欧阳先生,曾是一位传记作家,在 70岁左右出现颤抖症,双手不停颤抖,无法写作、喝水、吃饭,因担心风险不愿开颅,接受非侵入性的「神波刀(磁振导航聚焦超音波)」治疗,透过逾1000个超音波晶体,聚焦能量在丘脑,打断产生颤抖的神经迴路。术后的欧阳先生恢復了正常书写及抓握功能,人生由黑白再变回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