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潜血检测的搜寻结果,共06笔
我国40至49岁大肠癌发生率、死亡率逐年上升,今年公费大肠癌筛检年龄扩大到45至74岁,台大公卫学院研究指出,若从40岁开始筛检,可降低发生率最高25%、死亡率最多39%,呼吁将大肠癌筛检年龄提前至40岁,并依风险分级进行精准筛检。
我国40至49岁大肠癌发生率、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公费大肠癌筛检年龄为45~74岁,台大公卫学院研究指出,若从40岁开始筛检,可让发生率下降21至25%、死亡率下降34至39%,呼吁将大肠癌筛检年龄提前至40岁,并建议依风险分级採精准筛检,避免偽阴、偽阳性问题和浪费医疗量能。
高雄小港医院28日宣布与台湾罗氏医疗诊断设备公司签署「大肠直肠癌风险指数」分析软体合作计画,双方携手推动在地企业的大肠直肠癌筛检数位化健康服务,这项计画将透过数位演算法分析,促进早期发现大肠直肠癌的潜在个案,并提醒可进行政府推广大肠癌筛检,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并积极发展大肠直肠癌筛检防护网。
胃癌、大肠癌可「一次筛检」!台大医院发表全球首创胃癌、大肠癌「一举两得」整合筛检新模式,颠覆传统单一筛检概念,在传统的大肠癌粪便潜血的基础上,额外提供幽门杆菌粪便抗原检查,发现可降低两癌发生与死亡率约3成。研发成果已于2024年10月1日刊登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期刊。国健署今年起也将在9个县市试办二合一粪便筛检,未来将扩大到全国实施。
胃癌、大肠癌可以「一次筛检」!台大医院发表全球首创胃癌、大肠癌的「一举两得」整合筛检新模式,颠覆传统单一筛检概念,这项二合一粪便筛检计画,在传统的大肠癌粪便潜血的基础上,额外提供幽门杆菌粪便抗原的检查,结果发现二合一筛检可双双降低两癌发生与死亡率,这项研发成果已于2024年10月1日刊登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期刊。国健署今年起也将在9个县市试办二合一粪便筛检,未来将扩大到全国实施。
大肠癌为国人常见癌症,位居10大癌症发生人数第2名,每年约有1万6千多人罹病,约6千人因此丧命,如何预防是重要议题。对此,胰臟科医师林相宏表示,近来发现越来越多年轻族群有大肠息肉,而其与大肠癌的发生关系相当密切。他并提到,其中锯齿状息肉堪称年轻大肠癌杀手,比一般腺瘤更难诊断,即使粪便潜血也不易侦测,恐在更早的阶段就产生癌化,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