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男性癌症的搜寻结果,共33

  • 医揭「3害组合」罹癌风险狂飙123倍

    医揭「3害组合」罹癌风险狂飙123倍

     槟榔在台湾长年被视为提神解劳的「口中菸火」,对许多劳力工作者而言,是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医界与国际癌症研究组织早已明确指出,槟榔是导致口腔癌与头颈癌的重要致癌因子,其危害远比民眾想像中更广泛而深远,唯有拒绝槟榔才是远离癌症的关键。

  • 摄护腺癌无声袭击!医院与寺庙合作公益筛检 走入社区

    摄护腺癌无声袭击!医院与寺庙合作公益筛检 走入社区

    摄护腺癌有「男性隐形杀手」之称,男性50岁后罹病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对此,蓝委杨琼璎11日携手童综合医院团队,进驻后里区慈厚宫举行免费检测活动,一早活动尚未开始,就吸引许多民眾到场欲参与,还有人直言希望类似公益筛检能多加举行,不仅让医疗服务走入地区,也守护中高龄男性的健康。

  • 2分钟揪隐形杀手!摄护腺癌难发觉 医警示:错过恐是中晚期

    2分钟揪隐形杀手!摄护腺癌难发觉 医警示:错过恐是中晚期

    摄护腺癌有「男性隐形杀手」之称,男性过了50岁,随着年龄增加,风险也会跟着升高。为了守护中高龄男性的健康,立委杨琼璎、市议员陈本添、邱爱珊,以及厚里里里长黄金益特别邀请童综合医院医疗团队,到后里区厚里里慈厚宫举办免费的摄护腺特异抗原(PSA)抽血检测,希望透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来降低疾病威胁。

  • 每年近万名男性罹摄护腺癌 医点名5类人高风险

    每年近万名男性罹摄护腺癌 医点名5类人高风险

    台湾每年新增9000多位摄护腺癌患者,为男性癌症发生率第3名。早期摄护腺癌没有明显症状,有些患者甚至因为骨头痛,就医才惊觉罹癌,且癌细胞已经扩散,有如「男性最害怕的癌症」,而年纪大、有家族史、爱吃油腻食物、长期抽菸,或有BRCA2基因突变者是5大好发族群。

  • 30秒测出摄护腺癌风险?全新LINE互动平台 秒懂治疗选项

    30秒测出摄护腺癌风险?全新LINE互动平台 秒懂治疗选项

    超高龄化来临,摄护腺癌发生率也逐年攀升。根据国家卫生研究院统计,摄护腺癌已连续多年稳居男性癌症发生率前6名,患者以50岁以上族群为主,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超过3成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错失黄金治疗时机。

  • 治癌变脸遭歧视 医倡脸部平权

    治癌变脸遭歧视 医倡脸部平权

     口腔癌高居男性癌症第4名,头颈癌(尤以口腔癌为主)病人常因治疗造成外观改变,奇美医院每年约新增400位头颈癌病患,有病患因担心治疗,脸部变化遭歧视而延误或拒绝治疗,25日倡议脸部平权,呼吁社会大眾打破歧视。

  • 摄护腺癌易转移 精准放射标靶助延命

    摄护腺癌易转移 精准放射标靶助延命

     前美国总统拜登公开罹患摄护腺癌,引发全球关注。今年74岁的服饰业退休老板蔡先生,早年健检曾发现摄护腺特异抗原(PSA)偏高,以为只是发炎,拖了4年,每次坐下觉得「蛋蛋紧紧的」才就医,检查竟已是转移性摄护腺癌,癌细胞转移全身,最终痛得睡不着、走不动。医师提醒,国人摄护腺癌超过3成发现时已晚,50岁以上男性及具家族史等高风险族群,务必要定期进行检查。

  • 摄护腺癌转移全身如满天星!「精准放射标靶」患者重获新生

    摄护腺癌转移全身如满天星!「精准放射标靶」患者重获新生

    前美国总统拜登公开罹患摄护腺癌,引发全球关注。今年74岁的服饰业退休老板蔡先生,早年健检曾发现摄护腺特异抗原(PSA)偏高,以为只是发炎,拖了4年,每次坐下觉得「蛋蛋紧紧的」才就医,检查竟已是转移性摄护腺癌,癌细胞转移全身,最终痛得睡不着、走不动。医师提醒,国人摄护腺癌超过三成发现时已晚,50岁以上男性及具家族史等高风险族群,务必要定期进行检查。

  • 摄护腺癌年轻化 1/3患者远端转移

    摄护腺癌年轻化 1/3患者远端转移

     摄护腺癌是台湾男性排名第三的癌症,但多数患者没有症状,往往因为摄护腺肥大而意外发现。医师指出,临床上多达1/3摄护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远端转移,尤其以骨转移最常见,常伴随疼痛、病理性骨折、脊椎压迫、恶性高血钙症等併发症,对身心带来严峻考验。

  • 轻生重回国人10大死因 隔14年又上榜 癌症连43年居冠

    轻生重回国人10大死因 隔14年又上榜 癌症连43年居冠

    卫福部今天(16)公布国人十大死因,癌症连续43年位居死因之首,占总死亡人数4分之1。去年全国死亡人数较前年减少,新冠肺炎掉出十大死因榜外,糖尿病死亡人数下降近千人,轻生则重回死因第十位。

  • 摄护腺癌治疗新选择!医推「海福刀」技术 无伤口3天可出院

    摄护腺癌治疗新选择!医推「海福刀」技术 无伤口3天可出院

    据2024年最新癌症登记报告显示,摄护腺癌发生率已上升至男性癌症第3位,且发生率逐年攀升,为此,屏东基督教医院引进高强度聚焦超音波(HIFU),也就是俗称海福刀的无创治疗系统,整个过程无需切开皮肤意即无伤口,住院仅3天就可顺利出院。

  • 不是喝太多!半夜狂跑厕所恐罹摄护腺癌 医示警2症状:已转移

    不是喝太多!半夜狂跑厕所恐罹摄护腺癌 医示警2症状:已转移

    摄护腺癌是熟男的隐形杀手,位居国人男性癌症死因的第4名,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多数仅是尿急夜尿或背痛,却不自知罹患摄护腺癌,甚至已转移到脊椎,医师许富顺呼吁,男性过50岁应定期检查。

  • 摄护腺癌术后復发 PSMA正子摄影成功揪隐藏肿瘤

    摄护腺癌术后復发 PSMA正子摄影成功揪隐藏肿瘤

    今年62岁的江先生,10年前罹患摄护腺癌,接受根除手术后,摄护腺特异抗原(PSA)一度下降,追踪多年却又异常上升。由于传统影像检查找不出復发肿瘤位置,他决定接受最新摄护腺细胞膜抗原(PSMA)正子摄影,成功揪出骨盆腔内隐藏病灶,并进行放射治疗,至今控制良好、不再復发。

  • 林威宇精进手术 守护高龄乡亲20余载

    林威宇精进手术 守护高龄乡亲20余载

     超高龄社会来临,老人常见解尿困难、夜尿、尿失禁问题。嘉义长庚泌尿外科副教授级主治医师林威宇,专长泌尿道癌症、摄护腺癌手术、摄护腺肥大雷射手术及人工膀胱,20多年前在林口长庚完成训练后,就南下到嘉义长庚,守护云嘉南民眾健康。

  • 鼻塞、狂流黄鼻涕 跑诊所2个月没好  医一照:罹癌了

    鼻塞、狂流黄鼻涕 跑诊所2个月没好 医一照:罹癌了

    鼻塞、黄鼻涕倒流竟然是癌症!耳鼻喉科医师陈亮宇近日表示,有一位50多岁女病人,因为长期鼻塞、黄鼻涕倒流,且打呼声越来越大,吵到老公跑去睡沙发,吃药也没有改善,最后检查发现她的鼻咽部长了一颗大肿瘤,经过切片证实是罹患鼻咽癌。

  • 吃蛋易得摄护腺癌?医揭真相 1族群要注意

    吃蛋易得摄护腺癌?医揭真相 1族群要注意

    坊间曾流传吃蛋容易得摄护腺癌,到底此说法是否正确?对此,医师表示,根据研究指出,吃蛋不会提高罹患摄护腺癌的机率,但若本身是摄护腺癌患者,恐增加转移或恶化的风险。并提到蛋里面富含胆固醇及胆碱,跟摄护腺癌细胞生长可能有相关性;然而,此2成分也是正常细胞不可或缺的营养,因此适量就好。

  • 摄护腺癌跃升男癌第3位 医:8警示徵兆别拖了

    摄护腺癌跃升男癌第3位 医:8警示徵兆别拖了

    根据国健署公布最新癌症登记报告,摄护腺癌发生人数较前1年增加1581人,2022年新增确诊9062人,更跃升至男性癌症第3位。医师表示,摄护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容易与良性摄护腺肥大症状混淆,导致错过黄金治疗时机。一旦出现尿急、尿流变细、尿完后滴尿、夜尿等8大徵兆时,务必尽快就医检查。

  • 子宫体癌进前10 摄护腺癌窜升

    子宫体癌进前10 摄护腺癌窜升

     2022年国人十大癌症出炉,乳癌稳居第三,更是女性头号癌症,子宫体癌挤进十大癌症末位,摄护腺癌发生人数较前一年大增,从男性癌症第五位窜升到第三位,不容小覷。国健署分析,三种癌症标准化发生率持续上升,但标准化死亡率持平,提醒民眾尽速就医,早发现早治疗。

  • 乳癌、摄护腺癌发生率攀升 50岁以上族群占大宗

    乳癌、摄护腺癌发生率攀升 50岁以上族群占大宗

    卫福部国健署今天(19)公布最新癌症登记报告,2022年全癌症发生人数13万293人,相当于每4分2秒就有一人罹癌。值得注意的是,乳癌、摄护腺癌发生人数都比前一年大幅增加,乳癌2022年发生人数1万7366人,较前一年多了1918人,稳居女性癌症首位,摄护腺癌发生人数也较前一年增加1581人,2022年新诊断9062人,更窜升至男性癌症第三位。

  • 不是菸槟酒!29岁男长期忽视1症状 医一照食道癌

    不是菸槟酒!29岁男长期忽视1症状 医一照食道癌

    抽菸、喝酒及嚼槟榔是许多癌症共有的风险因子,然而,一名29岁男子,虽没有这些不良习惯,却长期饱受胃食道逆流所扰,但都自行买成药来缓解,直到某次实在很不适才就医,结果胃镜一照,就发现食道癌病灶。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