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癌基因的搜寻结果,共49

  • 坣娜罹癌王逝 研究揭胰臟炎得一次 2年内癌变风险飙19倍

    坣娜罹癌王逝 研究揭胰臟炎得一次 2年内癌变风险飙19倍

    资深玉女歌手坣娜胰臟癌病逝,享年59岁。被称为「癌王」的胰臟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医师钱政弘指出,胰臟再生能力很差,不论是慢性或急性,得过胰臟炎的人都会是胰臟癌的高风险群,过去韩国曾统计,胰臟炎患者2年内癌变机率高达19倍。

  • 粉红十月守护乳房健康 桃医吁女性定期筛检

    粉红十月守护乳房健康 桃医吁女性定期筛检

    每年10月是「国际乳癌防治月」,象徵女性自我关怀与健康意识的觉醒。卫生福利部桃园医院呼吁女性朋友主动关心乳房健康,重视乳癌风险,及早筛检、主动防治。乳房外科主任徐轩毅指出,近年乳房外科门诊就诊人数持续增加,更令人忧心的是,罹患乳癌的年龄层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根据国民健康署统计,乳癌已连续多年居女性癌症发生率首位,死亡率亦高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列,显示乳癌防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  癌症和「压力颗粒」凝聚有关 医喊多吃5食物:逼癌细胞散会

    癌症和「压力颗粒」凝聚有关 医喊多吃5食物:逼癌细胞散会

    男星顏正国因肺腺癌病逝,也有很多人没抽菸,却也得肺癌。基因医师张家铭表示,最新研究发现,压力可能诱发癌症,因为人体内有压力颗粒,面对压力会凝聚,但抗压太久,压力颗粒无法散会,就会成了癌细胞的窝,而多吃芭乐、蓝莓、绿花椰菜、姜黄、绿茶等抗氧化食物,有助减压、中和自由基,达到防癌的效果。

  • 唐奖得主Druker癌症治疗愿景 研究所获Nike创办人赠20亿美元

    唐奖得主Druker癌症治疗愿景 研究所获Nike创办人赠20亿美元

    知名运动品牌Nike创办人Phil Knight及夫人Penny Knight上周捐赠20亿美元给美国奥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HSU)的奈特癌症研究所,表达认同长期领导该研究所,也是2018年唐奖生技医药奖得主的布莱恩.德鲁克尔(Brian J. Druker)博士的癌症研究、诊断、治疗、护理以及未来根除癌症的革命性愿景,创下美国大学最高单笔捐款纪录。

  • 37岁女罹三阴性乳癌 「先期化疗再开刀」肿瘤细胞全消失

    37岁女罹三阴性乳癌 「先期化疗再开刀」肿瘤细胞全消失

    37岁的吴女士因触摸到左乳房肿瘤而至乳房外科就医,经检查确诊为三阴性乳癌。由苗栗县大千医院安排接受六次先期性化学治疗,待肿瘤明显缩小后再手术切除。术后的病理化验显示,肿瘤细胞已完全消失,亦无淋巴转移,整体治疗非常成功,目前持续门诊追踪。

  • 肺癌连21年居癌症死亡首位!专家齐呼「早筛早治」

    肺癌连21年居癌症死亡首位!专家齐呼「早筛早治」

    根据卫福部十大死因统计,肺癌已连续21年居癌症死亡人数首位,占癌症死亡总人数1/5,且肺癌发生人数、死亡率均为所有癌症之最,成为「健康台湾」愿景能否实现的关键指标。癌症希望基金会今天邀集国内肺癌防治权威,共同呼吁肺癌早期筛检、精准诊断、早期治疗。

  • 《生医股》生华科获NCI赞助MYC异常淋巴瘤人体试验 已向美提IND申请

    生华科(6492)今(7)日公告,候选新药Pidnarulex(CX-5461)获选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赞助五年的抗癌计画中,继首个单独用药治疗晚期实体肿瘤试验已经启动收案,紧接着,第二项针对具有MYC基因异常的B细胞淋巴瘤的第1b/2期临床试验亦已向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正式提出IND申请,标志着CX-5461新药开发迈入关键里程碑。

  • 《生医股》G4靶点新药开发热潮 生华科CX-5461临床进程领先

    生华科(6492)开发中市场首见新药Pidnarulex(CX-5461)是全球第一个明确以G-quadruplex(G4)链体结构为靶点的创新药物,同时也是最早进入人体临床、开发进程最快,因此日前于美国举行的第九届国际G4大会上成功获得国际生医界和科学家瞩目。

  • 罹「癌王」有前兆 5成患者有脂肪胰 6族群风险高

    罹「癌王」有前兆 5成患者有脂肪胰 6族群风险高

    胰臟癌有癌王恶名,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存活率低。肝胆肠胃科医师钱政弘表示,胰臟癌还是有前兆的,当胰臟在超音波影像下,看起来比肝臟、肾臟亮,代表有脂肪胰。研究发现,一半的胰臟癌病人有脂肪胰,有脂肪胰的人,罹患胰臟癌风险是一般人6倍,而腹部肥胖等6族群是脂肪胰高风险族群。

  • 胃癌凶手悄悄潜伏 亚洲将成重灾区 NG习惯快改

    胃癌凶手悄悄潜伏 亚洲将成重灾区 NG习惯快改

    胃痛、胃胀,小心是幽门螺旋杆菌再作怪。医师张家铭分享研究指出,全球2008至2017年出生的年轻世代中,未来将有高达1560万人罹患胃癌,76%是因幽门螺旋杆菌导致,亚洲正是重灾区。他也提醒,共用杯筷、爱吃生食、喝未煮沸的水,都是高风险习惯。

  • NGS基因检测纳健保 遗传性癌症高风险群精准预防

    NGS基因检测纳健保 遗传性癌症高风险群精准预防

    遗传性癌症占整体癌症比例10~15%,带有遗传性基因者罹癌风险较高。次世代定序(NGS)基因检测去年5月起正式纳入健保,医师指出,遗传性癌症高风险族群除了定期筛检,也能进一步接受基因检测,及早预防、介入追踪。

  • 不是吸菸 研究曝台北人得肺癌2关键:通勤族注意

    不是吸菸 研究曝台北人得肺癌2关键:通勤族注意

    很多人不吸菸还是得肺癌。基因医师张家铭表示,最新研究发现,肺癌不只是抽菸造成的,更可能是身体长年累积毒物、空污曝露与基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马兜铃酸与空气污染物PM2.5,是台北人得肺癌的关键因素,「PM2.5 对基因的破坏,甚至比二手菸更明显」,建议若空气品质不佳时,外出应戴口罩。

  • 金万林基因检测布局见成效 整合AI平台拓展商机

    金万林基因检测布局见成效 整合AI平台拓展商机

    基因检测厂金万林-创(6645)27日股东常会承认2024全年财务报告。金万林董事长吴品聪表示,台湾去年5月将基因用药检测正式纳入健保,癌症用药大幅提升精准用药效应,金万林的精准医疗业务在临床癌症、遗传罕病、与发展全基因健康检测的扩展下,不但已完成检验项目进院或投放工作,亦通过WES(全外显子定序)、WGS(全基因定序)认证,业绩明显跃升二成。待达规模经济,获利可期。

  • 彭启明盼少用「用肺发电」 挨批为错误能源政策辩护

    彭启明盼少用「用肺发电」 挨批为错误能源政策辩护

    台湾上周正式迈入非核家园,环境部长彭启明称我国去年PM2.5仅次日本,希望大家少讲「用肺发电」,引起争议。多位立委今天指出,研究显示燃煤电厂排放PM2.5,将导致周边居民罹患心肺疾病的风险增加,然非核家园过后,兴达、大林电厂燃煤机组就因为缺电陆续启动,认为彭启明不该为错误能源政策辩护、背书,也质疑移动源排污大于固定源的说法,是因为政治压力而提出来为火力发电漂白的说辞。

  • 大肠癌年轻化「凶手」是它!医:小时候就藏在肠道里

    大肠癌年轻化「凶手」是它!医:小时候就藏在肠道里

    大肠癌年轻化,许多人在没有家族史,甚至没有坏习惯下的情况下罹癌,凶手很可能是小时候藏在肠道里的坏菌所产生的基因毒素。医师张家铭指出,基因毒素会潜入肠道细胞,破坏基因留下突变,这些突变会攻击抑癌基因,导致癌细胞自由发展,悄悄变成肿瘤。建议多吃原型食物、少吃加工红肉、每天活动、早点睡、学会释放压力,修补被细菌伤害过的基因。

  • 林口长庚乳房医学中心启用 创新精准医疗提供高品质乳癌照护

    林口长庚乳房医学中心启用 创新精准医疗提供高品质乳癌照护

    乳癌为女性10大癌症之首,林口长庚医院每年诊治全国约10分之1新诊断乳癌个案,目前1至4期的乳癌存活率已领先全国医学中心平均。为了再提升乳癌照护品质,林口长庚于医学大楼一楼再设置整合性的乳房医学中心,提升全方位乳癌照护品质。

  • 三代都出事!一家9口8人罹癌逝 医揭关键

    三代都出事!一家9口8人罹癌逝 医揭关键

    近来「河南家族9人罹癌8人离世」成为对岸社群的热门话题。河南一名秦姓男子因咳嗽就医,被诊断罹患肺癌,而秦男家族三代共有9人罹癌,其中8人已离世,经医生分析发现,秦男家族带有「BRCA1/2」基因突变,导致罹患特定癌症风险大幅提升,若父母一方带有突变基因,子女有一半机率遗传到该异常基因。

  • 癌王破解!成大、中正联手解胰臟癌恶化关键 助攻新疗法

    癌王破解!成大、中正联手解胰臟癌恶化关键 助攻新疗法

    号称「癌王」的胰臟癌恶化机制有解了!成功大学与中正大学胰臟癌研究团队歷时多年,结合最新生医AI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临床实证医学,成功解开胰臟细胞如何发展成为恶性癌细胞的关键,研究成果刊登2025年1月国际顶尖期刊《分子肿瘤》(Molecular Cancer)。

  • 甲状腺癌 台大开发基因套组检测

    甲状腺癌 台大开发基因套组检测

     甲状腺癌虽恶性较低,但仍有10%难治,传统手术及放射性碘无效,救命关键在于精准选药,台大医院24日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内科部、基因医学部以及台大医学院基因体暨蛋白体医学研究所通力合作,共同开发包含50个甲状腺癌基因及19个融合基因的次世代NGS基因检测套组,协助患者找出相对应的基因标靶治疗。

  • 女连续罹3癌 医揪1警讯:注意身体小肉芽

    女连续罹3癌 医揪1警讯:注意身体小肉芽

    别轻忽身体冒出的小肉芽。基因医师张家铭分享有位60多岁女子,脖子长了许多小肉芽,她不以为意,把它们点掉,后来却接连罹患3种癌症,此时进行基因检测,才发现是体内抑癌的PTEN基因有缺陷,因此接连罹癌;提醒民眾若身上有大量小肉芽,尤其是有癌症家族史者,可考虑进行基因检测,透过更积极健康管理,来降低罹癌风险。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