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碳权价格的搜寻结果,共21

  • 国内碳权交易冷 逾半年仅4笔

    国内碳权交易冷 逾半年仅4笔

     碳权交易所受环境部委托办理国内碳权的交易及拍卖,去年10月正式启动「国内减量额度交易平台」,企业购买碳权可抵碳费,但平台上每公吨碳权要价3000元以上,相较碳费最高每公吨仅300元,价格落差过大,实际交易却十分惨淡,上路快1年仅成交4笔、金额21万。学者分析,2026年试行总量管制排放交易(ETS),仍难以改变碳权交易状况,呼吁环境部确保碳费制度走到2030年、费率稳定上升,再研议ETS上路期程。

  • 林永祥专栏-碳有价时代开始 减碳能力即是企业竞争力

     今年8月底,环境部发布「碳费收费办法」及「自主减量计画管理办法」,并公告「碳费徵收对象温室气体减量指定目标」完成碳费制度三项配套子法。政府透过碳定价与市场机制的推动,鼓励企业进行低碳转型,同时也宣告碳费制度上路后,我国正式迈入碳定价时代。

  • 专家传真-台商布局新兴市场 留意碳定价新规

    专家传真-台商布局新兴市场 留意碳定价新规

     自欧盟率先推行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后,英、美、澳等国相继跟进规划碳关税。对我国企业而言,CBAM促使中小企业强化碳排放申报,加上英国2027年碳关税将上路,美国清洁竞争法案(CCA)也正在立法,影响将更广泛。此外,与台商息息相关的东南亚国家如印尼、泰国、印度、越南等也开始规划碳定价,泰国更计划明年开徵碳税,台商须及早因应。

  • 李庆华:持续关注国际绿色税制发展及台湾净零排放政策

    全球税制趋势影响台湾跨国企业的税务,国际财政协会(IFA)中华民国总会与安永联合会计师事务所13日举办研讨会,财政部次长李庆华表示,在绿色税制上,未来将持续关注国际绿色税制的后续发展,及我国净零排放的政策,滚动检讨税制因应措施。

  • 展望最新国际税务趋势 2024 IFA国际租税研讨会提供企业多面向因应之道

    展望最新国际税务趋势 2024 IFA国际租税研讨会提供企业多面向因应之道

    全球税制趋势影响臺湾跨国企业的税务,包括国别报告、绿色税制、BEPS 2.0及支柱一、二,一系列新的国际税务改革措施将导致许多跨国企业需因应未来国际反避税制度的发展及相关挑战。今(13)日由国际财政协会(IFA)中华民国总会与安永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共同举办「国际税务前瞻:国别报告、绿色税制、BEPS 2.0的实践与展望」研讨会,展望最新的国际税务趋势,提供企业多元面向的因应之道。

  • 专家传真-发展氢能经济 储氢技术是关键

    专家传真-发展氢能经济 储氢技术是关键

     国际减碳趋势兴起,氢被视为达成净零目标的重要一步,根据IEA 2023报告预测,2030年前氢气使用量每年增长6%,且将超过150公吨,因此各国积极布局氢能发展,日本、德国等国家均已公布氢能发展国家策略,并启动多项大型示范验证计画,臺湾于2022年公布净零排放路径中,氢能列属重点规划项目。

  • 操盘心法-通膨降温+基本面佳 布局H2展望佳族群

    操盘心法-通膨降温+基本面佳 布局H2展望佳族群

     经济数据分析: 美国联准会(Fed)本周公布利率决策,连续第七次维持利率在5.25%~5.50%不变,根据决策官员利率预测落点的「点状图」,官员预期2024年仅会降息一次,比3月点状图显示的三次还少,预测2024年底利率为5.1%,高于先前预测的4.6%,预估2025年降息次数从上次预测的三次增至四次,显示联准会近期对降息仍採取谨慎带态度。

  • 碳交所国际研讨会 聚焦自愿性碳市场

     碳交所、证交所与中山大学碳权中心日前共同举办「自愿性碳市场:诚信与永续」国际研讨会,碳交所总经理田建中致词时指出,随着国际品牌商纷纷设定积极的气候目标,碳移除类型专案成为重要的解方之一;期藉由此次国内外重要代表对话交流,为推动台湾自愿性碳市场努力。

  • 碳交所与Verra签MOU 碳交所:碳移除成重要的解方

    台湾碳权交易所31日宣布,已与国际自愿性碳权核发机构领导者Verra签订合作备忘录,为推动台湾自愿性碳市场共同努力。碳交所总经理田建中表示,台湾为出口导向的经济体,肩负净零减碳重任,随国际大厂纷纷设定净零目标,碳移除(Carbon Removal)类型的碳权成重要的解方之一。

  • 第2波国际碳权 中南美洲有望成首发

    第2波国际碳权 中南美洲有望成首发

     苹果公司(Apple)推动「碳移除」策略积极减碳,碳交所官员表示,因应国内苹果供应链需求,碳交所力拚4月上架的第2波国际碳权商品,主要以自然碳权为主,案源已有10多个,与环境部合作筛选,至今已开过2次会。他透露,中南美洲案可望成为第2波首件上架碳匯。

  • 减碳新助力?农业部再送绿碳、黄碳、蓝碳方法学

    减碳新助力?农业部再送绿碳、黄碳、蓝碳方法学

    农业部近日拟把绿碳(森林碳匯)、黄碳(土壤碳匯)及蓝碳(海洋碳匯)方法学送至环境部审查,一旦公告成为正式的方法学,相关单位就能据以取得减量额度(碳权)并在如碳交所等地贩售,对此,农业部官员强调,如果只是为取得碳权而从事森林经营完全不划算,主要为希望从事永续行为能有附加些许好处。若以现行已公布的方法学,则每公顷则仅约1500元至4500元不等价值。

  • 水泥、航空徵才 各擅胜场

    水泥、航空徵才 各擅胜场

     台大校园徵才博览会2日起跑,传统产业针对转型、疫后市场扩充所需徵才。其中台泥在启动绿色转型下,针对能源、AI释出300个职缺;华航则在扩充机队运能下,招募至少120名机师。

  • 台泥释出新能源职缺 张安平:不懂碳未来10年将会被淘汰

    台泥释出新能源职缺 张安平:不懂碳未来10年将会被淘汰

    台泥(1101)企业团22日在台大校园徵才博览会举办首场活动。董事长张安平表示,碳知识将是年轻世代最重要的竞争力,是任何场域和职场的必要能力,不懂碳,未来10年将会被淘汰。

  • 观念平台-碳捕捉、碳移除与碳权对企业构成挑战

    观念平台-碳捕捉、碳移除与碳权对企业构成挑战

     在2050净零碳排的国际大趋势下,企业脱碳已是必行之路。目前国际间的主流脱碳选项,包括碳捕捉与封存法(CDR)、二氧化碳移除法(CCS)以及碳权(carbon credit)等。以下笔者将就这几类方案在协助企业实现脱碳目标时可能面临的局限进行探讨。

  • 权证市场焦点-福华 将认列碳权收入

    权证市场焦点-福华 将认列碳权收入

     大同集团旗下的福华(8085),原本主营背光模组,但近期转型为碳权交易业务,在印尼的自然碳匯专案进入最后阶段,预估今年上半年可认列碳权营收,成为全国第一家可认列碳权收入的公司。

  • 国外碳权拟抵国内碳费 学者忧弱化减量

    国外碳权拟抵国内碳费 学者忧弱化减量

     环境部近日启动讨论「碳费收费办法」草案,自2024年起,碳排年排放量达2.5万公吨的电力业及大型制造业需纳入计价,预估有512家工厂会被徵收碳费,并研议经「认可」的国际碳权可用于抵换国内的5%需收费排放量,认可准则等仍待后续讨论;有学者认为,如新加坡等地虽然有类似作法,但往往是碳费机制稳定后再执行,忧心会弱化碳费的减量效益。

  • 中钢争首笔碳交易 政策宣示

    中钢争首笔碳交易 政策宣示

     臺湾碳权交易所22日正式启动交易,中钢有意抢头香争取第一笔交易,规划购入500吨碳权,价格约在每吨5~15美元。中钢表示,公司是高雄在地企业,碳权交易所也设在高雄,中钢若拿到第一笔交易具有象徵意义,但买500吨其实不多,未来也会视情况再买进。另一家大厂烨辉则表示一直有购买碳权的规划,但要看碳权交易的机制是否完整。

  • 碳交所首批海外碳权 无自然碳匯

    碳交所首批海外碳权 无自然碳匯

     国内碳交易将迈出关键第一步!台湾碳权交易所22日启动碳交易,避免受森林大火、极端气候波及,首波上架商品并无森林等自然碳匯,主要来自东非的洁净水源,南美及亚洲的再生能源,以及源于亚洲、南美的生质能源,且都是经国际认证单位GS、Verra认证的碳权,整合出的商品每吨约5至15美元,依国际定价浮动,官员透露,未来将积极评估引进较无碳排争议的海外碳捕捉碳匯。

  • 中小企业的「碳焦虑」 TCDD解构碳权产业挑战与机会

    中小企业的「碳焦虑」 TCDD解构碳权产业挑战与机会

    台湾碳交所即将在22日开盘交易,台湾与其他73个法令制度相对较高的净零碳排经济体,并驾齐驱。全球2050年达到净零碳排经济,需要投入125兆美元的投资规模,台湾企业到底如何因应这个必然潮流,在自发性降低碳之外,如何透过碳交所的碳权买卖,达到碳中和,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课题。

  • 《其他电》福华电转型ESG公司 洪奇昌:台企净零挑战大

    大同(2371)旗下福华电子(8085)董事长洪奇昌今天表示,福华电子是一家定位ESG投资服务和技术公司,专致于新能源(光电、再生能源、储能、智慧晒网技术输出)、海外生质燃料开发贸易商,积极参与国际的碳权专案开发投资。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