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能源巨头的搜寻结果,共50笔
美国总统川普不断设法解决俄乌衝突,但俄罗斯总统普丁祭出「拖」字诀,以致停火迟迟无法达成。而川普30日在南韩釜山和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峰会后说,他同意就乌克兰问题和习近平合作。
美国宣布将对俄罗斯两大能源巨头实施严厉制裁,国际油价应声大涨,反映在台证券市场上,布兰特原油期货(BRF)大涨4.58%、期街口布兰特正2(00715L)ETF大涨6.93%,且成交爆大量超过22万张,登上23日台股成交量冠军,台塑四宝更是全面齐扬,台塑化(6505)衝上近一年来新高价。
投资集团波克夏的投资动向,反映「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与接班人阿贝尔(Greg Abel)的想法,今年波克夏仍聚焦在能源与民生概念股,降低对科技股与金融机构的持股,对三檔股票投入超过10亿美元(约新台币306亿)规模。
美国联邦政府关门的预算僵局仍然无解,以及受医疗保健股和银行股下挫拖累,周二(10月7日)欧股收黑。
欧洲股市周二早盘变化不大,其中工业股和医疗股的下跌,抵销了能源股和奢侈品股的上涨。政治动盪带来市场衝击之后,目前法国股市回稳。
AI技术驱动全球产业升级,能源需求爆发性成长,电力供应成关键,资本市场投资焦点从AI晶片转向能源基础设施,能源主题投资价值上升,近期台湾市场的海外能源相关ETF绩效表现超越台湾加权指数,展现能源主题在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据观察者网引述英国《金融时报》27日一篇专题报导称,中国企业已派遣了数千名工人前往欧洲建设尖端汽车电池工厂,欧洲大陆急需这些工厂来重振其汽车工业。报导认为,这种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与中国派遣工人前往非洲建设基础设施的做法如出一辙,既凸显了欧洲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技能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巨大差距,也暴露了欧洲对中国技术的依赖。
据法国广播电台引述德国《世界报》报导,上周四,德国国有能源公司SEFE(前身为Gazprom Germania)在米兰能源展会上与中国石化旗下贸易公司UNIPEC签署全球液化天然气(LNG)合作协议。双方强调将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市场互补优势,优化LNG组合并提升效率。专家表示,该协议可被美国解读为德中共同挑衅美国。
今年新上市ETF买气盛,15檔今年新挂牌ETF新兵受益人数攀上市以来新高,主要集中在主动型、跨国投资股票型两类,投资主题来看,台股、美股、科技、电力都有热门ETF新兵出线,新ETF绩效表现佳更涌入新钱潮,市场交投人气抢风头。
从英国壳牌、法国道达尔能源、到美国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能源业巨擘,因看好全球需求前景,正纷纷大举投资液化天然气(LNG),无视能源转型将降低化石燃料使用,以及2030年LNG需求增长达顶峰后放缓的预测。
从英国壳牌、法国道达尔能源、到美国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能源业巨擘,因看好全球需求前景,正纷纷大举投资液化天然气(LNG),无视能源转型将降低化石燃料使用,以及2030年LNG需求增长达顶峰后放缓的预测。
受到一系列优异财报的推动,欧洲股市周四早盘走高;此外在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公布一些关税协议之后,投资人关注在「最后一刻」即将公布的协议。
美国总统川普15日与多家大型企业高层在「宾州能源与创新高峰会」宣布,将砸下逾900亿美元投资资料中心、能源基建与人才培训,以帮助美国维持AI领先地位。
全球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寧德时代预计于2025年5月20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成为近年来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公开发行(IPO)项目之一。
美国总统川普政府当地时间2日批准对乌克兰军售案,将提供F-16战机训练与装备。前任总统拜登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同意向乌克兰交付F-16战机。此外,路透引述匿名美国官员与消息人士报导,美方已敲定对俄罗斯新的经济制裁方案,包括银行与能源产业,加大施压莫斯科,促其接受川普倡议的乌俄和平进程。
美国官员表示,为加大对莫斯科的压力,促使其接受美国总统川普的停火与和平谈判主张,美方已敲定一项针对俄罗斯的新一轮经济制裁,涵盖银行与能源领域。据三名美国官员与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制裁对象包括俄罗斯国营能源巨头「俄气」(Gazprom)以及多家自然资源与银行业的重要实体。
据观察者网报导,川普关税政策严重衝击中美经贸格局,中方已对进口美液化天然气(LNG)加徵关税以示反制。彭博社4月6日报导注意到,中国已连续60天没有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了,这是五年来最长的间隔期,由于中美紧张局势加剧,中国买家正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购买液化天然气。
今年来,美国关税政策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打击股市信心,造成标普500指数在第一季下跌约5%,但能源及医疗保健等防御性类股,却持续创造稳定回报。《巴伦周刊》报导,在大环境动盪压迫企业获利的情况下,防御性类股将成为投资人避风港。
根据外媒近日公布的「2024年全球风机市场份额」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十大风力发电机制造商,陆企占六席,是该报告自2013年起公布排名以来,首次由陆企包办前四名,而丹麦大厂维斯塔斯(Vestas)等欧美制造商则掉出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