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血压控制的搜寻结果,共72笔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脑中风、糖尿病、肾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子,全台更有400多万人罹患高血压。营养师薛晓晶表示,摄取充足的水分,是控制血压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建议高血压患者应每天分次喝足2000到2500c.c的水,就是给心血管最好的礼物。
大陆官方「科普中国微信公眾号」8日报导,10月8日是中国大陆高血压日。大陆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蒋永源撰文指出,高血压是全球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中国大陆负担更持续攀升,每3个中国大陆成人,就有1个高血压。而且有地区差异,整体而言,是西部患病率高于东部;中部、北部高于南部。
运动该早上还是晚上?营养师薛晓晶表示,许多人总认为有动就好,但其实运动时段的选择,燃脂效率和整体代谢大不相同,甚至性别也有差异。研究指出,女性想稳血压、让腰围缩小,可选早晨;男性想控血压、燃脂,以晚上尤佳。
明(23)日凌晨2时20分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秋分」,命理师杨登嵙指出,秋分是阴阳转折的平衡点,日夜渐短、气温下降,人体阳气转内收、阴气渐增,正是调养身心的重要时机。其中4生肖更需特别留意健康,善用「子午觉」助身心平衡。
不良的饮食与生活习惯,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影响健康。医师刘博仁指出,一位爱吃重口味食物的患者被检查出有轻微高血压,靠着严格落实饮食、运动与心态管理,几周后回来追踪,血压已恢復到正常范围,不需要吃药了。
28岁竹科工程师Mike,长期饱受高血压困扰,即使合併3种降压药物,血压仍旧难以控制,于心臟科做了许多检查后,依然找不到原因,被转介到身心科门诊就医,才发现背后隐藏的是童年心理创伤导致的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Complex PTSD,C-PTSD)。
新冠疫情后,许多人出现睡眠困扰与压力增加,促使大眾对「天然助眠营养」需求快速成长。由于药物治疗存在依赖与副作用风险,愈来愈多人转向寻求天然营养补充品。其中,神经传导物质γ-氨基丁酸(GABA)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研发的重要焦点。
全台每4人就有1人是高血压,推估有500多万名患者,一旦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引发脑中风、心肌梗塞,或导致肾臟、眼睛等器官损伤。国民健康署呼吁,18岁以上民眾每年一次「722在家量血压」,若家中没有血压计,全台有1500处政府机关、超商卖场、金融机构等设有「安心血压站」,都可提供民眾免费量测。
全台每4个人就有1人是高血压,若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导致脑中风、心肌梗塞、肾臟疾病等。由于许多人在医疗院所时血压会不自主升高,因此国民健康署与台湾高血压学会呼吁,18岁以上民眾每年一次「722在家量血压」,并协助企业、社区在全台建置约1500个量测站,鼓励民眾就近量血压。
南投县45岁女子突然意识不清、左侧肢体无力就医,卫福部立南投医院进一步检查发现她罹患少见的「颅内动静脉畸形」,由于她有肝硬化合併凝血异常,不宜开刀,转往医学中心使用伽马刀治疗。医师建议,颅内动静脉畸形若破裂出血恐丧命,若确诊应定期追踪治疗。
「平民蔬菜王」地瓜叶是台湾人餐桌上的常见青菜,一年四季都吃得到,营养价值丰富。营养专家洪泰雄指出,地瓜叶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对肠胃蠕动、避免感冒及抗氧化都有帮助,搭配牛肉一起食用,补铁效果更好。医师刘博仁则指出,地瓜叶别烫完就直接吃,少了油的催化,有些营养素会没办法吸收,建议淋上一些好油食用。
高温炎热带来的伤害,除了热衰竭、中暑外,还可能是主动脉剥离。急诊医师翁圣富指出,一名65岁女子因背部剧痛,且痛感一路往上跑而送至急诊,电脑断层后确定是主动脉剥离,及时手术救回一命。医师提醒,夏天天气炎热,会增加主动脉剥离风险,好发因素包括高温易引发血压波动、中暑引起心血管系统负荷加重、情绪与劳累。
苗栗县后龙镇復兴社区关怀据点11日在福龙宫揭牌,成为全县第227个社区照顾据点。县府积极推动高龄友善与在地老化政策,县长锺东锦表示,虽然据点空间不大,但将提供多元服务,让长者在熟悉的社区安心生活。
高雄1对夫妻檔长期受到肥胖困扰,丈夫因体重过重合併高血压与膝关节疼痛,妻子则有代谢异常与慢性疲劳等症状。高雄市立小港医院综合健康减重门诊评估后,透过内视镜袖状胃成形术,协助夫妻以特殊内视镜缝合系统,减少胃容量并延缓排空时间,有助于控制食量与饱足感,加上营养师指导和运动,2人成功共减50公斤。
高雄市立小港医院为一对长期受到肥胖困扰的黄姓夫妻施行「内视镜袖状胃成形术」,俗称「无痕胃拉提」,透过特殊内视镜缝合系统,减少胃容量并延缓排空时间,有助于控制食量与饱足感。2人共减去50公斤,健康状况与生活品质获得改善。
越睡越累、白天精神差、体重失控、血压血糖莫名飙高,可能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害的。医师李思贤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害常被低估,看似无害的鼾声,其实是气道快要塌陷的警讯,睡眠时呼吸中断,每次都像在溺水,牵涉到的不仅是呼吸问题,更和血压控制、血糖代谢、情绪稳定有关,是身体健康全方位的干扰源。
根据国健署估计,全台有500多万名高血压患者。一名38岁男子因高血压控制不佳,突然剧烈头晕、失去视力,送医发现是脑干自发性出血,经抢救救回一命,却也出现吞咽困难、无法说话,甚至全身瘫痪,后来接受半年经颅磁刺激术治疗,目前已可生活自理、与人对谈与拿辅具行走。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有「隐形杀手」之称,轻忽将导致重大突发急病。重症医师黄轩指出,过去30年在重症医疗第一线,见证太多血压失控的危急个案,但明明有许多併发症是可以预防的,他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病人躺在ICU时,才后悔没有重视血压。而华人常有的「怕吃药」心态,常让病情错过最佳控制时机。
高血压控制不良会引起中风、肾臟病变、心血管疾病,规律的运动能有效降低血压。医师王思恒指出,有氧运动、肌力训练、结合训练、等长运动对降低收缩压都有帮助,其中肌肉出力,但身体没什么在移动的等长运动,降血压效果是最佳的。不过排第一的,还是自己喜欢且能持之以恒的运动。
工作过劳、生活习惯不佳之下,肝臟会慢慢退化,肝臟功能受损,会连带影响心、脾、肺、肾各项功能。中医师指出,春天是养肝好时机,保肝要从日常规律运动、控制饮食、情绪稳定做起,也可以搭配穴道按摩,达到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