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被误诊的搜寻结果,共41

  • 坣娜肺腺癌逝世 6症状常被误认感冒 确诊往往已晚期

    坣娜肺腺癌逝世 6症状常被误认感冒 确诊往往已晚期

    59岁资深玉女歌手坣娜病逝,富商丈夫薛智伟今(31日)证实死因为肺腺癌。肺腺癌又被称为沉默杀手,发现时往往已中晚期,毒理专家招名威曾指出,早期肺腺癌可能会被误诊为呼吸道疾病,有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体重减轻等状况都需要留意。

  • 不是太累 重症医揭脑癌7警讯:脾气变差也中

    不是太累 重症医揭脑癌7警讯:脾气变差也中

    现代人压力大,偶尔会有头痛情况。对此,胸腔暨重症医师黄轩表示,有些症状看似只是太累,却可能是脑瘤,甚是脑癌的警讯,研究发现,约有5到6成的脑瘤患者,会以持续性头痛为首发症状,若持续2周以上,并合併出现以下任何一症个症状,例如说话写字卡卡、视力变差、手脚不灵敏、脾气变坏、癫痫,或噁心想吐,应立即就医。

  • 21岁女乾咳半年当小感冒 就医才知肺腺癌末期「5天后就病逝」

    21岁女乾咳半年当小感冒 就医才知肺腺癌末期「5天后就病逝」

    《好小子》男星顏正国7日因肺腺癌末期不幸病逝,享年50岁,肺癌已经蝉联多年台湾癌王宝座,其中肺腺癌占了70%左右,初期仅有咳嗽等症状,常被误认为感冒,直到病患就医才发现已经末期。过去曾有一名21岁女子,乾咳半年没当一回事,就医确诊肺腺癌末期,仅过5天就离世。

  • 李东健患「罕见疾病」每月发作 右眼充血+呼吸剧痛折磨全身

    李东健患「罕见疾病」每月发作 右眼充血+呼吸剧痛折磨全身

    南韩资深帅气男演员李东健曾演出许多热门影视作品,近年则跨足综艺领域,成为真人秀节目《我家的熊孩子》固定班底之一。在节目最新预告中,李东健无预警公开自己罹患罕见疾病,每个月都会发作一次,就医时右眼布满血迹,他连呼吸都感到剧痛,已经长期受病痛折磨。

  • 女性人生转折点 更年期必备生活处方

    女性人生转折点 更年期必备生活处方

     女性停经前后,长达10年可能面临更年期症状,失眠、热潮红、肥胖接踵而来,身体的不适也带来心理的考验,甚至陷入孤独感、忧郁和焦虑。医师给出「生活处方」,每周运动至少150分钟、摄取足够的蛋白质,都能帮助女性度过这个重要的转折点。

  • 「共眠煞」无声纠缠  医示警:2类人易上身

    「共眠煞」无声纠缠 医示警:2类人易上身

    当失眠和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同时找上门,就是罹患了共眠煞。医师杨聪才指出,约有30%到50%的慢性失眠患者,会同时发生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但因没有典型的打呼声,导致常被误判。共眠煞经常发生在女性与年长者身上,与许多严重的慢性疾病甚至大脑退化,有着复杂的关联。

  • 医误判流感!美国6岁童患罕病险丧命 母靠Google救回孩子

    医误判流感!美国6岁童患罕病险丧命 母靠Google救回孩子

    美国德州一名6岁男童原本因头晕与头痛送医,却被误诊为流感,结果不到一天,他便陷入无法走路、说话,甚至无法自主呼吸的险境,最后失去意识,确诊为罕病「海绵状血管瘤」。她的母亲在绝望下在Google搜寻资料,意外找到专治此症的医师,最终挽回孩子的性命。

  • 高雄本土登革热延烧 疑黑数酿祸

    高雄本土登革热延烧 疑黑数酿祸

     高雄市登革热本土群聚案延烧,截至6日共12例分布在鼓山区、三民区,跨区传播引起地方恐慌;高市卫生局最新疫调指出,12例基因定序皆为登革热第2型,与境外移入案相同,属同个传播链延伸,整起群聚恐为境外确诊「黑数」未通报酿祸;议员呼吁,中央与地方应合作,勾稽民眾海关入境旅游史与就医纪录,从源头做管理,阻绝社区染疫风险。

  • 高雄登革热群聚案!跨区感染恐与「未通报黑数」有关

    高雄登革热群聚案!跨区感染恐与「未通报黑数」有关

    2025年高雄市爆发登革热本土群聚案,截至6日共12例分布在鼓山区、三民区,跨区传播也引起地方恐慌;高市卫生局最新疫调指出,12例基因定序皆为登革热第2型,与境外移入案相同,属同个传播链延伸,整起群聚恐为境外确诊者未通报酿祸;议员呼吁,中央与地方应合作,勾稽民眾海关入境旅游史与就医纪录,从源头做管理,阻绝社区染疫风险。

  • 港星柯炜林罹第4期肺腺癌 高危环境、症状、预防饮食一次看

    港星柯炜林罹第4期肺腺癌 高危环境、症状、预防饮食一次看

    33岁香港男星柯炜林曾以电影「浊水漂流」,入围金马奖最佳男配角,今日在IG上透露两个月前开始咳嗽不止,经一系列检查后,确诊肺腺癌第四期。肺腺癌一旦确诊,通常已是晚期,除了抽菸外,暴露于空气污染、二手菸、石棉、氡气等环境中,也可能增加患肺腺癌的风险。过去艺人汪建民、前立委林正杰都因肺腺癌离世。

  • 李小飞告别式「韦小宝」当遗照

    李小飞告别式「韦小宝」当遗照

     武打小生李小飞6月24日因病离世,享寿76岁,8日于新竹举行告别式,并以经典角色「韦小宝」作为遗照与世道别,会场播放着父子合创的歌曲〈有你的陪伴〉。他的家人与挚友们齐聚,由李小飞的大儿子李富祥代表家属致词,音乐鬼才郑进一也到场送别,他哽咽表示:「我从不参加告别式,这是唯一一次,因为他是李小飞。」

  • 李小飞与儿子合创《有你的陪伴》 告别式最后旋律成遗憾

    李小飞与儿子合创《有你的陪伴》 告别式最后旋律成遗憾

    曾演出《鹿鼎记》、《大地勇士》、《街头小霸王》等影视作品的武打小生李小飞,今年6月24日因病离世,享寿76岁,今(8日)于新竹办理告别式,他的家人们与挚友们齐聚,一起怀念这位曾在银幕上英姿焕发、生活中温柔体贴的父亲与朋友。会场播放着父子合创的歌曲——《有你的陪伴》,李小飞的大儿子李富祥,也感性道出父亲一生的点滴,父子间深厚的感情溢于言表。

  • 20年首见「诺氏疟」境外移入 疾管署急升菲律宾旅游警示

    20年首见「诺氏疟」境外移入 疾管署急升菲律宾旅游警示

    国内出现20年来首见的诺氏疟境外移入个案!疾管署公布,一名30多岁外籍男性,六月时,至菲律宾巴拉望岛旅游,为了赏鸟在丛林中遭到蚊子叮咬,来台探亲时,因头痛、发烧、茶色尿两度就医,检验发现为诺氏疟原虫感染,发言人罗一钧表示,现在正值旅游旺季,即日起提升菲律宾疟疾之国际旅游疫情建议至第一级,由于台湾没有该疾病宿主,评估在台湾传播风险极低。

  • 早上爬不起来、空腹就乱讲话…40岁妇罹这罕病:以为卡到阴

    早上爬不起来、空腹就乱讲话…40岁妇罹这罕病:以为卡到阴

    40岁的邱姓女子每天早晨昏沉爬不起来,随着症状日益严重,空腹就会神智模糊、胡言乱语,直到进食后才恢復正常。求助多家医院的中、西医仍查不出病灶,最后找对科别与检查,才发现是罹患罕见的胰岛素瘤,上个月底接受切术手术,目前恢復状况良好。

  • 起床会胡言乱语还断片以为卡到阴 竟是罕见「胰岛素瘤」惹祸

    起床会胡言乱语还断片以为卡到阴 竟是罕见「胰岛素瘤」惹祸

    家住高雄邱姓女子,约在1年前开始地每天早上,常出现胡言乱语、行为异常状况,但约莫2小时后会恢復正常,但邱女对于异常行为却都不自知,不仅让同住家人困扰,邱女也感到沮丧,以为是「人格分裂」、甚至是「卡到阴」,无论是就诊还是求神拜佛都无法改善,直到某次检查偶然发现血糖过低,才发现竟是发生率约100万分之1的「胰岛素瘤」作祟。

  • 街头小霸王林正杰病逝 沉默杀手肺腺癌6症状要留意

    街头小霸王林正杰病逝 沉默杀手肺腺癌6症状要留意

    民进党元老、前立委林正杰今(3)日病逝,享寿73岁。过去他曾透露自己罹患肺腺癌,但控制得宜,不过今天遭友人证实已平静离世。被称为「沉默杀手」的肺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出现症状时发现往往已是中、晚期,有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体重减轻等状况都需要留意。

  • 低头滑太久、电脑看整天 医示警:颈因性头痛上身

    低头滑太久、电脑看整天 医示警:颈因性头痛上身

    现代人因长时间低头滑手机或维持同一姿势,导致颈因性头痛越来越常见。台南市立医院中医部医师翁瑞阳表示,颈因性头痛常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头痛,若能及早正确诊断,并搭配中医疗法,透过针灸、拔罐、推拿等多管齐下,不仅可有效缓解疼痛,还能调理体质,促进整体健康。

  • 4岁童呕吐腹痛误认肠胃炎 医生紧急开刀救命

    4岁童呕吐腹痛误认肠胃炎 医生紧急开刀救命

    苗栗一位4岁小妹妹出现呕吐、腹胀及便秘等症状,妈妈原以为是一般肠胃炎或大便阻塞,而未立即就医。隔天,小妹妹开始发高烧且肚子严重疼痛,妈妈才带到苗栗市大千医院急诊就医。经医师以电脑断层检查发现,竟是粪石卡住阑尾,造成急性阑尾炎破裂引发腹膜炎,情况相当紧急。

  • 狂牛症无药可治!开放日本全龄牛来台 专家急喊有风险

    狂牛症无药可治!开放日本全龄牛来台 专家急喊有风险

    卫福部食药署新任署长姜至刚2月底才上任,食药署4日就预告修正「日本牛肉及其产品之进口规定」草案,预计开放全龄牛肉来台,不过专家指出,年龄越大的牛只,感染狂牛症的机率越大,吃下肚后不幸确诊甚至无药可医,对民眾健康安全有非常大的疑虑。

  • 夺命主动脉剥离易误判 医:出现3症状速就医

    夺命主动脉剥离易误判 医:出现3症状速就医

    主动脉剥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通常好发于50~70岁中老年族群。然而,医师表示,年轻人也可能罹患此病,且往往缺乏典型的高危险因子,容易被误判,因此医师与患者都该提高警觉。他并提醒,若突然出现剧烈且无法缓解的撕裂胸痛或背痛,或是胸痛伴随冒冷汗、呼吸困难、昏倒,以及左右手血压差异明显时,应立即就医,以免错失治疗时机。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