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评鑑改革的搜寻结果,共17笔
112年度医院评鑑结果,台北区医学中心打破上限增至10家,卫福部长石崇良直言「过多」,未来将回归8家名额,有2家医学中心下次评鑑将掉下来。医界人士担忧,若限制名额、将沦为排名赛,各医院势必争得你死我活,恐不利医疗常态化发展;民团则认为,回归上限名额是正确方向,呼吁卫福部订定明确做法及配套。
个别医院总额今年上路,盼回归大医院收治急重难罕、小医院照顾轻症的精神。今年首季医学中心门住诊申报情况出炉,社区医院协会点名3家医院门诊点数成长过高,中荣也入列。理事长朱益宏呼吁将门诊营收占比纳入评鑑指标,未达标者扣分,以落实分级医疗。
近日传出医学中心评鑑已经完成,卫福部年前即将公布,去年中区、南区、高屏区医学中心新增评鑑医院,包括云林台大医院、大林慈济医院、义大医院等,均想挤进医学中心行列。但去年北区因分数接近而发生「增额」情况,最后卫福部被监察院纠正,因此今年是否同样比照,成为各界关注焦点。而被医界指出若高屏要增设医学中心,相当有机会的义大医院,院方表示静候佳音。
护理人力荒、关床潮影响之下,急诊出现壅塞问题,「一床难求」状况浮上台面。卫福部医事司29日表示,未来医院评鑑将纳入急诊紧急医疗能力标准,甚至研议搭配儿童医疗网,最慢明年下半年公告草案,2027年上路。
护理人力荒、关床潮影响之下,急诊也出现壅塞问题,「一床难求」的状况浮上台面。卫福部医事司29日表示,未来医院评鑑将纳入急诊紧急医疗能力标准,甚至研议搭配儿童医疗网,预计今年下半年启动讨论,将召集相关专家研议细节,最慢明年下半年公告草案,2027年上路。
为解决护理师人力荒,卫福部年初推动护理师夜班费,但因补助大小眼,引发地区医院不满,担心压垮基层医疗。政院3月初释出善意,加码小医院的夜班奖励,但1个月过去,加码部分迟迟未入帐,据传原因是「卡在政院」,地区医院担忧,520将至,加码夜班费的承诺恐跳票。
立法院卫环委员会与卫福部长薛瑞元等人今天到彰化县考察员林市宏仁医院、北斗卓医院等2间地区医院,听取基层医疗心声。与会的台湾社区医院协会为全国地区医院请命,强调别让医疗分级制度沦尸为政策烟花,呼吁新内阁要壮大社区医疗,才能推动永续健保。
为缓解护理师人力问题,卫福部年初公布护理师夜班费,但因补助大小眼,引发地区医院不满,担心护理师出走至大医院,压垮基层医疗。政院3月初释出善意,加码小医院夜班奖励。然而,社区医院协会表示,目前夜班费的发放都仍维持旧制,加码部分迟迟未入帐。据传原因是「卡在政院」,主计总处认为,不宜以公务预算拨补健保基金,导致「健保基金收支保管及运用办法」修正版本未公布。地区医院担忧,520将至,加码夜班费的承诺恐跳票。
卫福部年初公告三班护病比新制,引发基层和地区医院反弹,台湾社区医院协会更宣布将在3月8日走上街头抗议。为此,行政院副院长郑文灿今主持「台湾社区医院协会与卫生福利部政策沟通会议」 ,回应台湾社区医院协会诉求,双方并达成7项共识,台湾社区医院协会也决定停止8日游行陈抗活动。
国内医院评鑑行之有年,评鑑改革小组召集人、卫福部次长王必胜表示,未来将朝3大改革方向,包括取消医学中心家数上限、与健保给付脱鉤、设置专业评鑑委员等。外界担心届时将形成「满地医学中心」局面,他则认为,未来评鑑标准变严格,付出多、收穫少之下,做医学中心是为了荣誉,预期医学中心不会暴增,还有可能减少。
争议多时的医学中心评鑑拖了2个多月才宣布结果,一口气「增额」3医院,最离谱的是,评鑑结果出炉,医界才知道原来卫福部早已更改游戏规则,所谓评鑑朝「打破医学中心上限」改革,只是藉口,赤裸裸为特定体系医院护航,难杜悠悠眾口。
卫福部今天(6日)公布北部地区的医学中心评鑑结果,因为分数「只差不到0.4分」太接近,因此新增台北慈济、双和和台大新竹分院3家,打破医学中心家数天花板,卫福部长薛瑞元表示,今年还在进行的中部、南部等区,若分数也在0.4分内,也会「增额」,但卫福部二年内将翻修医学中心评鑑标准,未来医学中心要「打群架」在国际医疗合作,若一直处于竞争对手关系,无助于提升医疗水准。至于未来是否打开家数限制?他说,将由评鑑改革小组来决定。
睽违7年,新冠疫情后重启的医院评鑑结果,今天终于出炉,卫福部打破医学中心家数上限,共新增3家医院升格为医学中心。台北区原本8家医学中心,新增台北慈济与双和医院,增为10家;北区则增新竹台大分院,增为2家,并将于3月1日正式升格,健保给付将变多,住在附近的居民则不满,「看医生变贵,要被多收180元,但感觉没有什么不一样,很不开心」。
医学中心评鑑基准从SARS时代就已订定,20几年来都未改变,26日卫福部评鑑改革小组召开专家会议,针对外界关心的医学中心上限家数及评鑑是否要与健保脱勾进行讨论。召集人王必胜表示,会议已针对评鑑改革的利弊得失进行讨论,新版评鑑标准的初稿一定会在2年内完成。对于打开医学中心家数上限天花板设限,对健保财务的衝击,健保署估算,一家区域医院升格医学中心后,健保新增的支出约介于5000万~1亿之间。
卫福部着手规划医院评鑑改革,将讨论是否打开医学中心家数上限。民间团体担心,台湾依人口估算,仅需要12家医学中心,未来家数变多,将增加财务负担,令保费调涨时间提早到来。对此健保署试算,目前给付的项目中,最大差异在病房费、护理费等,若区域医院升格医学中心,每家医院将新增5000万~1亿健保支出。卫福部今也宣布,所有层级的医院评鑑都要重新检讨,预计2年内提出新评鑑标准的「初稿」,试评后再上路。
台北区、北区医学中心评鑑结果即将出炉,卫福部周五将召开专家会议,讨论下一年度医院评鑑的改革,包括是否取消医学中心上限数、评鑑是否与健保给付脱鉤。民间监督健保联盟认为,卫福部应先表态,究竟医学中心真的比较厉害吗?3级医院、4级医疗存在的目的是什么?表态后才有讨论的空间。若取消医学中心家数上限,原本看病看得好好的民眾,因医院升级就得付上更高昂的费用。此外,许多奖励都是按层级区分,医学中心变多,健保财务负担将加重,保费调涨的时机也会提早来临。
医院评鑑结果公布在即,卫福部长薛瑞元透露,未来将配合数位国家计画,发展健保数位升级。目前卫福部已争取到数位发展部预算,希望提高医疗品质、帮助民眾就医更方便,不过卫福部通常很「卑鄙」,一手给钱,一手要求医院,未来针对医学中心,将推动评鑑改革,将数位发展当作「医疗品质提升」的指标之一。另外,由于数位化设施可减轻护理人力负担,卫福部也愿在三班护病比上进行适度的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