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运动生理学的搜寻结果,共17笔
为了健康运动,但别过度挑战身体极限。医师刘博仁指出,超慢跑是一项友善、温和、全民都能参与的运动方式,但有位女患者一天2小时、一周7天风雨无阻地跑,最后得了足底筋膜炎,他提醒姿势错误、过量,还是会让强度低的超慢跑对身体造成伤害,基本上每天30分钟、每周3至5天,就有不错的运动效果。
据公眾号《惊蛰青年》报导,从清晨公园的晨跑队伍,到深夜健身房的器械区,运动健身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人开始走进健身房,但网路上的跟练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这时,挑选一名专业的教练,成了踏进健身圈的第一件事。
台师大遭爆强迫女足球员抽血争议,属于国科会「建构新世代精准女性足球运动生心理、伤害及表现的智慧感测与衡鑑平台」其中1项子计画,计画主持人为台师大教授陈忠庆,争议当事人教练周台英则是委托招募的协同人员。国科会说明,该计画已执行2年,补助经费共计520万元,第3年计画已停止执行。
Zone 2训练是一种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方式,主要目的是提升耐力、促进脂肪燃烧,并增进整体心血管健康。关于Zone 2训练的定义、心率计算方式、具体好处、运动项目,以及常见问题,一次完整解答。
超慢跑是一项执行起来简单、又对身体不造成过度负担的运动。究竟超慢跑的好处有哪些?姿势怎么样才正确?减重效果如何?适合哪些族群?最完整攻略一次看。
为推动运动科学普及基层运动训练,教育部体育署积极办理「补助运动科学团队辅助基层选手实施计画」,本年度核定补助24所大专院校,共34项运动科学支援计画,预计将协助全台63所学校、949位学生选手,透过运动科学技术提升竞技表现,并有效预防运动伤害。特别是在东部地区,国立东华大学、慈济大学及国立臺东大学的申请计画均获补助,使偏远地区的学生选手也能受惠于运动科学的专业辅助。
美国女子职业高尔夫协会LPGA宣布自2025年球季更新参赛资格规定,对于跨性别者参赛更趋严格,歷经男性青春期的跨性别运动员将无法参赛。先前的规定允许成年的跨性别者在手术与荷尔蒙治疗后参赛,新规定将导致一些原本符合规定的跨性别选手被踢出巡迴赛。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筹码,除了饮食、健检,平时也有多种在家就能做的简便测试,能得知自身「健康本」存得够不够,例如单脚站立、握力、步速、久坐、睡眠状况。英国《标准报》(the Standard)网路版15日汇整9种日常测试并搭配专家解说,供大眾在家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从而瞭解哪些环节需要锻炼或改善,其中好几项可以融入日常生活,妥善储存「长寿本钱」。
台湾人喜欢用大骨熬汤,国外网路上也将骨头汤尊称为「液态黄金」(liquid gold),吹捧骨头汤对健康关节、肠道及皮肤的好处,专家解析骨头汤各项知名保健功效,提醒民眾要注意汤里的钠及铅含量。
体操选手唐嘉鸿虽在巴黎奥运男子单杠决赛中遭遇掉杠失误,仍凭藉卓越表现为台湾赢得首面奥运单杠奖牌。背后台师大的运动科学团队发挥关键作用,结合医疗团队帮助唐嘉鸿在短时间内康復,重返赛场,并透过精确的生理监测和训练调整,改进技术动作实现夺牌梦想。
台师大体操选手、有「世界猫王」之称的唐嘉鸿在巴黎奥运获铜牌,背后,台师大的运动科学团队发挥关键作用,让他在短时间内从受伤状况康復,重返赛场。台师大表示,将积极发展体能训练和伤害防护学程,致力于将奥运等级的运科技术普及化,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八月五日,在巴黎的贝尔西体育馆,体操选手唐嘉鸿首度登上奥运单杠决赛舞台。首位登场的他,选择难度分六.五分的整套动作,剑指金牌。然而,过程中转体接杠时,发生严重掉杠失误,现场一片惋惜。
超慢跑可说是近年来讨论度非常高的有氧运动,不仅执行起来十分简单,家医科医师李唐越还指出,其对于增肌减脂、增强心肺效能,以及逆转糖尿病等,都能发挥正面效益,并建议民眾可搭配节拍器进行「节拍超慢跑」,有助于稳定步伐,保持规律的呼吸节奏和心率,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运动有益身心健康是人尽皆知的常识,然而一天之中哪个时段适合运动就有学问了。先前有研究指出,有氧运动适合上午,下午或晚上比较适合锻炼肌肉,作息时间也会影响运动表现,规律运动有助于延年益寿。澳洲学界有最新发现,一天之中选对时段运动,能让全因死亡率降低61%。
国资图与虎尾科大合作举办「前瞻机械主题展」,22日在国资图登场,亮点展品为获「2022未来科技奖」的虎尾科大「自行车使用之非圆形客制化链轮」作品。国资图馆长马湘萍表示,国资图今年将举办职业探索及技职手作体验等活动,以超过60场次活动将技职展出融入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中。
巴西一名医生鲁道夫(Rodolfo Duarte Ribeiro dos Santos),也是一名健身网红,在IG拥有破万粉丝追踪数,9月才向营养师女友求婚成功,没想到却传出死讯,享年33岁。
走路、跑步都有益健康,能降低焦虑、忧郁、糖尿病、甚至是癌症风险,不过硬要比的话,这2项哪一样更好?专家指出,通常会考量2个因素,一是如何提高心臟、肺部效率,二是能帮助你活得更久吗?《纽约时报》评论,胜负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