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邵广昭的搜寻结果,共10

  • 海洋环境管理国际研讨会登场 台印签署MOA共推永续治理

    海洋环境管理国际研讨会登场 台印签署MOA共推永续治理

    为凝聚全球海洋保护共识、深化国际合作,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今(15)、明(16)两日举办「2025海洋环境管理国际交流研讨会」,邀集台湾及美、法、日、韩、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印度等9国、共47名专家学者齐聚,更有美国环保署等重要机构共襄盛举,吸引超过300名与会者共同参与。

  • 台湾鱼类研究登国际!百年分类史揭密 爆发现「逾400新种」

    台湾鱼类研究登国际!百年分类史揭密 爆发现「逾400新种」

    台湾鱼类研究成果再添一笔。国家海洋研究院近日于学术期刊《Marine Research(海洋探索)》第5卷第1期刊出文章〈A Review of the Taxonomic History of Taiwan's Fishes(台湾鱼类分类歷史回顾)〉,由鱼类学者邵广昭与何宣庆共同撰写,详实记录台湾鱼类分类研究百年来的发展脉络与代表性成果,展现台湾在国际鱼类学界的重要地位。

  • 海保署《与海共生I》专书 系统化解读台湾海洋保护区

    海保署《与海共生I》专书 系统化解读台湾海洋保护区

    海洋保育法于7月1日正式施行后,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11日发行首部台湾海洋保护区制度专书《与海共生I:海洋保护区之理念与制度》,系统梳理海洋保护区制度演进、国际趋势与国内管理法制架构,作为推动我国海洋保护区政策的重要知识工具。

  • 国家海洋日前夕 海洋保育贡献楷模出炉:5团体5个人获奖

    国家海洋日前夕 海洋保育贡献楷模出炉:5团体5个人获奖

    海洋委员会5日公布「114年度第三届海洋保育贡献楷模奖」名单,共有5组团体与5位个人获奖,涵盖学术界、社区、渔会、NGO、社会企业及国小等多元领域,展现台湾民间对海洋保育的行动实力。主委管碧玲强调,这批得奖者将为7月即将施行的《海洋保育法》奠定厚实社会基础,并于2025国家海洋政策白皮书发布会中接受颁奖肯定。

  • 台电2025环境月 大甲溪电厂水系生态廊道达国际指标

    台电2025环境月 大甲溪电厂水系生态廊道达国际指标

    台电2025环境月今(30)日开跑,继台西风场蝙蝠栖地移居、兴达电厂永安溼地飞鸟栖地营造后,台电成功打造大甲溪电厂水系生态廊道。为接轨国际生态保育趋势,台电自主推动大甲溪马鞍坝区域OECM示范工作,其生态保育成果及未来规划获第三方公正机构查核符合国际标准。

  • 大甲溪生态廊道导入AI辨识     台电要拚联合国OECM认证

    大甲溪生态廊道导入AI辨识 台电要拚联合国OECM认证

    台电2025环境月今(30)日开跑,继台西风场蝙蝠栖地移居、兴达电厂永安溼地飞鸟栖地营造后,再成功打造大甲溪电厂水系生态廊道。为响应联合国OECM(其他有效保护区)将法定保护区生态保育扩大至其他场域精神,自主推动大甲溪马鞍坝区域参加OECM示范查核计划。未来我国如正式公告认证标准,其生态保育成果,有望率先成为通过政府OECM认证的企业之一。

  • 邵广昭命名60种世界鱼类 获颁海洋一等专业奖

    邵广昭命名60种世界鱼类 获颁海洋一等专业奖

    中央研究院研究员邵广昭博士自1970年代起,致力于台湾鱼类分类与生态调查,不仅命名超过60种世界新种、发表逾800笔台湾新纪录鱼类,更建立《台湾鱼类资料库》,奠定台湾在国际海洋学术上的关键地位。海洋委员会主委管碧玲12日颁发奖章给他,副总统萧美琴也致电恭贺。

  • 邵广昭教授荣获「功在海洋」奖 将毕生研究成果捐给国海院

    邵广昭教授荣获「功在海洋」奖 将毕生研究成果捐给国海院

    台湾鱼类学家邵广昭教授无偿将毕生研究调查成果纳入国家海洋资料库及共享平台(NODASS),供民眾公开使用。国家海洋研究院于今(26)日特别藉「113年国家海洋资料库及共享平台应用讲习会」,颁赠「功在海洋」奖座给邵广昭,感谢他对海洋研究的无私奉献。

  • 捕捞过度 24鱼种逾半无法繁衍

    捕捞过度 24鱼种逾半无法繁衍

     台湾周边海域鱼种占全球鱼种10分之1,绿色和平与国内大学调查发现,因捕捞过度,24种现流仔鱼类未达成熟体长,代表这些鱼种逾一半个体没有繁衍能力,其中银鸡鱼、星鸡鱼、红甘、白鲳与黑喉仅1成能繁衍后代。学者强调,现有海洋保护区管制松散,呼吁海洋保育法尽速三读,实现分级管制、管理更加严格的「海洋庇护区」,进一步保护海洋。

  • 过度捕捞致24鱼种逾半没繁衍能力 学者吁海保法尽速三读

    过度捕捞致24鱼种逾半没繁衍能力 学者吁海保法尽速三读

    台湾周边海域鱼种占全球鱼种10分之1,绿色和平与高雄科技大学水产养殖调查发现,因捕捞过度,24种现流仔鱼类未达成熟体长,代表这些鱼种逾一半个体都没有繁衍能力,其中银鸡鱼、星鸡鱼、红甘、白鲳与黑喉更加严重。学者强调,现有海洋保护区管制松散,呼吁海洋保育法尽速三读,实现分级管制、管理更加严格的「海洋庇护区」上,进一步保护海洋。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