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酮酸中毒的搜寻结果,共23笔
油脂是日常必备的调味品,台北荣总遗传优生学科主任张家铭今(22)日指出,含中链三酸甘油酯(MCT)的油品,较不易造成血糖波动,也能提升代谢力与专注力,民眾可在每天在咖啡、豆浆或温水中加约5公克,持续一周后可再增量至15至20克。
新竹1名65岁张姓男子有高血压与糖尿病病史,近期因胆结石困扰需手术,但他从未接受过全身麻醉,担心到焦虑、失眠,最终在家人建议下,张男到麻醉术前评估门诊,透过专业麻醉团队的协助,安心完成手术,并于术后2天顺利出院。
上月28日,才有家属出面控诉高雄安泰医院的网红医师王铭屿施作的减重手术,导致家人7月12日离世。但经过一周,高雄市卫生局仍无相关处置。6日另名许姓家属,由蓝委柯志恩、陈菁徽陪同举行记者会,控诉女儿接受同位医师手术,也在7月3日离世,等于10天死2人。家属痛批高雄市卫生局、卫福部漠视人命,未对王医师处置。卫福部医事司副司长刘玉菁则坦言,「很可惜高雄市卫生局未能与会说明调查情形」。
适量饮用黑咖啡,对健康有益,医师洪永祥建议,可以在黑咖啡里加入一些特级冷压初榨橄榄油,不仅口感更加柔滑,还更能提神,比起加了椰子油的防弹咖啡来得更健康,适用于需要血管健康、糖尿病、心臟病、肾臟病等慢性病患。建议热饮、每天早餐后饮用为佳。
告别肥胖!享瘦有感不走冤枉路
口臭不仅是清洁不当的问题,还可能是身体在提醒健康出状况。医师洪暐杰列举7种口腔气味,包括糖尿病会出现的水果腐烂味、肠胃消化疾病会出现的酸臭味、臭鸡蛋味可能是肝衰竭等肝臟疾病等,其中腐臭味要当心,可能存在癌症风险,口腔癌、鼻咽癌、肺癌、食道癌、胃癌都可能让口中散发这样的味道。
2024年进入尾声,这一年有喜亦有悲,因为娱乐圈中有许多闪耀星光,都在今年殒落。包括知名作家琼瑶、音乐教父刘家昌、港星郑佩佩等;以及日本艺人中山美穗、英国天团「一世代」连恩佩恩等人。随着这些艺人逝世、都象徵着一个时代结束,就让我们在2024年结束之际,再次缅怀他们转身离开前的璀璨身影。
小亮哥老婆、女星林姿佑今年初曾上节目透露父亲、资深艺人林照雄健康亮红灯,送医发现「酮酸中毒」确诊糖尿病,她11日一早在脸书宣布噩耗,透露林照雄已于8日下午7点16分,在家人陪伴下自然安详过世,享寿85岁;追思告别式将于12月17日中午12点,于台北市怀爱馆景仰楼一楼「至真二厅」举办。
资深艺人林照雄本月8日逝世,享寿85岁,女儿、女星林姿佑先前上节目曾透露,林照雄有段时间没食欲,家人还带他去吃点心,隔天就病恹恹送急诊,发现是糖尿病引发的酮酸中毒。医师表示,酮酸中毒者常伴随头晕、呕吐、疲倦,最特别的是呼吸中会飘散着「水果香」,若有上述症状时,一定要快送医,以免有生命危险。
艺人小亮哥老婆,也就是女星林姿佑,今年3月曾上节目透露家族有糖尿病史,资深演员父亲林照雄因为健康亮红灯送医,诊断后发现是「酮酸中毒」确诊糖尿病。没想到如今传出噩耗,林姿佑发文透露父亲于本月8日逝世,享寿85岁。
放屁为人体自然生理现象,但有时可作为健康状况的指标。对此,胸腔暨重症医学科医师黄轩列出7种屁味与可能疾病的关联性,包括硫磺味、腐臭味、酸臭味、甜味、金属味、氨味、鱼腥味,都要注意。其中他提到,若出现氨味,需警惕是尿毒症或肾臟衰竭;而金属味或化学味则可能暗示肝硬化的问题。
南韩资深演员金守美猝逝,享寿75岁。她的儿子郑明浩受访时透露,母亲死因为高血糖急症,血糖数值飙破500。高血糖急症会引发酮酸中毒、高渗透压高血糖症2种危险徵象,可能的症状包括口渴、噁心、皮肤乾燥、视力模糊、心跳快速、姿势性低血压、神智不清,以及酮酸中毒患者,呼气有水果味。一旦出现务必尽快就医处理,否则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口臭除因口腔卫生习惯不佳,也可能是健康警讯。胸腔暨重症医师黄轩表示,口臭可能是因得了牙周病、胃病,还可能与肝病、糖尿病及代谢疾病有关,有研究发现,肝病患者特别容易口臭,而糖尿病患若併发酮酸中毒,也会散发像腐烂水果味般的口臭。
刚入小学的小豪(化名)从出生开始就有糖尿病,过去都依赖家长为他皮下注射,控制血糖,但考量上学较不方便,改採连续血糖监测(CGM)与胰岛素帮浦,双管齐下,取代定时注射胰岛素。血糖高时自动增加胰岛素的输注,血糖低时则自动减少。入学一个多月来,小豪的血糖控制平稳,一点都看不出来他是第1型糖尿的病人。
糖尿病患最怕致命的酮酸中毒。小儿急诊医师黄士伦指有位10岁男童,1周内体重掉了6公斤,送抵医院时,眼窝凹陷、呼吸急促且意识模糊,他惊觉不对,一测男童的血糖竟飙到750mg/dl,随即被送进加护病房。
不少女性爱美减肥不吃饭,小心短命,严重甚至酮酸中毒,敏盛医院副院长江坤俊表示,一名60岁妇人为了瘦身不吃淀粉、油和盐,每天只喝水、吃蔬菜,结果不到一年就昏迷送医,检查发现酮酸非常高,而且钠离子很低,诊断为酮酸中毒兼水中毒。另外江坤俊提到,国外研究显示,淀粉摄取量低于饮食的30%容易短命。
饮食方式与血糖关系密切,但其中却也存在着许多迷思。对此,北医新陈代谢内分泌科医师翁瑄甫提到,很多人以为没吃饭就不会升血糖,却忽略了像是番薯、芋头、玉米、南瓜等,都属于含醣类丰富的五谷杂粮类食物,要注意适量摄取;另外,他还说,少餐多量更危险,易造成血糖波动大,改成少量多餐才正确。
1名54岁蔡女士5年前发现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近2年开始服用排糖药(SGLT2抑制剂)控制血糖,日前她因自觉变胖、小腹变大,因此採用186断食减肥法减重,没几天竟出现全身乏力,原以为只是肌饿虚弱,没想到接着又出现呼吸很喘的情况,经急诊就医诊断为酮酸中毒。
林姿佑与小亮哥一直是演艺圈模范夫妻,孰料林姿佑家族有糖尿病史,她从小就帮阿嬷打胰岛素,长期照料让她心生警惕,因此考上营养管理师执照。近日林姿佑到《聚焦2.0》分享心路歷程,表示父亲林照雄健康亮红灯,送医发现「酮酸中毒」确诊糖尿病,让林姿佑重新检视全家饮食才惊觉:「餐桌上有地雷!」
医学中心急诊部主治医师表示,急诊最常遇到6大严重急症,像是心肌梗塞、脑中风、主动脉剥离、主动脉瘤破裂、糖尿病酮酸中毒、血糖过高昏迷等,都和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息息相关,可利用「代谢症候群」自我诊断是否为这些慢性病的高风险族群,若有腹部肥胖、血压偏高、血糖偏高、三酸甘油酯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等,5项中符合任3项,就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