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医学研究的搜寻结果,共433笔
随着全球医学研究逐渐重视疗后营养补充概念,宏润生技亦投入营养补充的研究方向,希望能为病友与素食族群提供更多安心选择。宏润生技歷经八年多研发,推出专利成分「银杏果黄金虫草」,并携手花莲慈济医学中心与国防医学大学进行产学合作,致力探索「银杏果黄金虫草」在医学等领域之创新研究与应用潜力。
辅仁大学今(6)日举办「从诺贝尔奖到AI-人工智慧如何影响科学与医学领域」国际论坛,邀请2013年诺贝尔生医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James E. Rothman演讲,以时下最受关注的「AI对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疗与人文伦理的影响」,包括梵蒂冈枢机主教涂克森、中央研究院院士陈建仁、国家卫生研究院院长司徒惠康等人,对于AI运用进行多方讨论与未来可能,现场精彩对话也获得满座观眾掌声。
败血症是危及生命急重症,但传统细菌药敏试验耗时长,医师只能先凭经验选择抗生素,可能导致初期治疗未涵盖实际致病菌。台大医院急诊医学部教授李建璋带领研究团队,以AI人工智慧应用于「细菌抗药性即时预测」,荣获美国感染症学会Abstract Award首奖,并为四篇最佳论文之首。
技嘉(2376)子公司技钢科技今(5)日宣布,全部推出的GIGABYTE XL44-SX2-AAS1 NVIDIA RTX PRO伺服器正式在全球上市。技钢指出,此一系统整合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伺服器版本GPU、NVIDIA BlueField-3 DPU、NVIDIA ConnectX-8 SuperNIC与NVIDIA AI Enterprise软体平台,实现运算、网路与软体层的整合,加速由资料到AI的完整工作流程。
桃园市中坜区一名55岁女子与丈夫争吵后,突然不记得刚才发生的事情,经检查确诊为暂时性全面性失忆症。卫生福利部桃园医院神经内科兼任主治医师邱诩怀指出,该病初期表现与中风、癫痫或其他神经疾病相似,若患者出现反覆询问相同问题、无法记住刚才的对话、失去方向感等情形,应立即就医。
歌后坣娜本月16日病逝,原先外传是「不死癌症」之称的红斑性狼疮导致,但身边友人透露,实际上坣娜是因为胰臟癌而离世。胰臟癌有癌王之称,因早期无症状难发现,加上復发率又高,发病率几乎等同死亡率。对此 禾馨民权内科诊所肠胃科医师林相宏就指出,糖尿病可能是早期诊断出胰臟癌的唯一机会,且年过50岁的人要格外小心。
阳明交大生命科学系暨基因体科学研究所特聘教授蔡亭芬与传统医药研究所教授傅淑玲、国家卫生研究院、以及林口长庚医院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找到癌症化疗药Doxorubicin心臟毒性造成病人承受心臟功能衰竭风险的解方,透过柑橘萃取物-橙皮素(Hesperetin)有机会缓解这项副作用,又不影响小红莓的抗癌疗效。
一名年轻上班族每天都要咀嚼好几杯的冰块,近几个月来发现身体异常疲倦,爬楼梯气喘吁吁,还因精神不济,工作效率直线下降,就医后被诊断出缺铁性贫血。林口长庚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吴昌腾提醒,「食冰癖」属一种广泛的「异食癖」,当有这个症状时,就是身体在发出求救警讯。
国军左营总医院21日举行「潜水生理训练中心大楼」落成启用典礼,象徵国军在「潜水生理训练、医学」领域迈入崭新里程,不仅提升潜水训练量能,也展现军医体系在战备与训练能量上的显着进步。
台北医学大学研究发现,在极端气候影响下,过高、过低气温会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发病及死亡风险,尤其极端高温环境下,女性患者更成了高风险群。
气候变迁导致极端气温之下,全球各地天灾不断,民眾健康也深受威胁。台北医学大学研究发现,极端高温或低温都会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发病与死亡风险,达1倍以上,尤其亚洲族群更容易受影响。
极端气候影响下,全球各地天灾不断,民眾的健康也深受威胁。台北医学大学研究发现,极端高温或低温都会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发病与死亡风险达1倍以上,尤其亚洲族群更容易容到极端气候影响。
台湾大学在教育部「国家重点领域顶尖研究中心计画」的支持下,今年成立人工智慧顶尖研究中心及先进生医研究中心。台大校长陈文章表示,人工智慧与精准医学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关键领域,台大未来将透过2大中心平台,打造国际学研枢纽,提升台湾在全球科技与医疗健康发展的地位。
为缅怀创办人王永庆先生的卓越愿景,并勉励长庚人持续追求创新与卓越,长庚医疗体系每年举办「长庚医学周」,作为体系最具代表性的年度学术盛会。今年迈入第十七届的2025长庚医学周,于10月16日至19日在林口长庚纪念医院盛大举行,主题为「癌症医学领航:创新、挑战、卓越」。为期四天的活动吸引超过2500位国内外医疗专家、学者及青年研究者齐聚,深入探讨当代医学教育、癌症治疗、实证研究与智慧医疗等前沿议题。
元智大学10月2日举办「医护学院揭牌典礼」,由廖庆荣校长主持,象徵学校在智慧医疗教育发展上迈出重要一步,典礼气氛热烈,现场师生与贵宾共同来见证元智迈向理工与医护跨域融合的新里程碑。
2025年诺贝尔医学奖由美国学者布朗柯(Mary E Brunkow)、蓝斯德尔(Fred Ramsdell)与日本学者教授坂口志文共享殊荣,3人研究成果揭开人体「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的奥秘,如同免疫系统中的「看守者」,避免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未来可望应用于自体免疫疾病、癌症、第一型糖尿病、器官移植等临床治疗。
2025年诺贝尔生医奖得主出炉,由美国学者布朗柯(Mary E Brunkow)、蓝斯德尔(Fred Ramsdell)与日本学者教授坂口志文共享殊荣,三人研究成果揭开人体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的奥秘。国内专家分析,调节性T细胞就像是免疫系统中的「看守者」,有如踩下煞车,避免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目前全球有非常多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未来可望应用于自体免疫疾病、癌症、器官移植、第一型糖尿病等领域。
2025年诺贝尔生医奖桂冠得主在台湾6日傍晚5时30分于瑞典揭晓,美国学者布朗柯布朗柯(Mary E. Brunkow)、蓝斯德尔(Fred Ramsdell)与日本学者坂口志文共享殊荣,关键在于坂口30年前发现的人体「调节性T细胞」,有如「保全人员」阻止免疫细胞攻击人体。诺奖委员会揭晓结果前一一致电得主,第一时间仅联繫到坂口志文,74岁的坂口强调这是极大光荣。他原以为要等到相关研究具备更成熟的临床应用后才可能获奖,因此颇感意外。
台大医院新任院长余忠仁,不仅是胸腔科、重症医疗专家,私下也是一名运动好手。他挺过SARS、新冠疫情,帮助过重症患者解决疑难杂症,但高压的生活并没有压垮他。虽然公务繁忙,但每周都要求自己至少运动90分钟,重训、TRX都是他的热爱项目,平日则靠走动,维持活动量。赖清德总统推动健康台湾的其中一项目标,是2030年增加141万身体活动人口,他也勉励民眾把运动融入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