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长效针剂的搜寻结果,共21笔
心血管疾病位居我国10大死因第2名,动脉粥状硬化是造成心肌梗塞、脑中风等血管疾病主因。医师指出,动脉硬化与高胆固醇息息相关,高达8成胆固醇为人体自行制造,因此除了调整饮食,呼吁高风险族群更应积极治疗,透过适当药物、针剂治疗,降低胆固醇,有效控制血脂。
卫福部健保署去年起推动「在宅急症照护试办计画」,但现行住院医疗保险,不涵盖在宅医疗行为。卫福部、金管会达成共识,由寿险公会研议「一年期在宅医疗照护险新保单」,卫福部长石崇良今日指出,今年底有机会上路,除了居家医疗,未来也期望将门诊治疗纳入医疗保险。
莹硕(6677)治疗思觉失调症新药AX251已向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提交一期临床试验申请(IND),由于美国採取默许方式(silence approval),自FDA受理申请的30日内若未收到任何补件议题,即审查通过,可径行执行临床试验。一旦AX251通过审查将代表莹硕成功进军新药领域,且首款新药瞄准成长快速的常见现代文明病,抢攻全球逾百亿美元商机。
一名50岁出头的高阶经理人,近年来常觉得下班后只想瘫在沙发,情绪低落、体力下滑,甚至在亲密行为中途软掉,原本以为只是压力大或年纪到了。直到失眠、专注力衰退影响工作,在同事提醒下就医,抽血检测加上男性更年期量表评估后,确诊为「男性荷尔蒙不足」。
近年国人对思觉失调症名词并不陌生,国内医界也持续找寻治疗最佳方式,高雄市立凯旋医院指出,思觉失调症为大脑神经传导异常,治疗应及早、愈长效愈好,目前医界推崇使用第2代长效针剂作为用药选择之一,从案例分析可见效果;另凯旋医院也导入AI机器人,协助追踪与引导带路,陪伴病友从诊间到药局、注射站,确保完成领药与打针流程。
高雄陈姓男子曾在新堀江商圈流浪10年,他总是推着超过1层楼高的回收车出没,被乡民封为拾荒版「霍尔移动城堡」,2年多前陈男数次与路人起衝突,还拿美工刀威吓遭强制就医,从此消失在街头;如今他近况曝光,经由高雄市立凯旋医院团队以长效针剂、AI智能医疗协助下,陈男出院后能稳定生活,甚至还找到洗碗工作,重新融入社会。
我国儿童中毒个案逐年升,已占中毒事件近4成。医师指出,儿少中毒原因近7成为「蓄意自伤、轻生」,尤其12~17岁阶段进入青春期,更容易因忧郁、现实感缺乏、衝动性高,藉由滥用「药物」产生自伤行为。
总觉得有人在监视自己、要攻击自己,连家中的灯光都成了威胁,这不是科幻片,而是思觉失调症病友的真实写照。思觉失调症是「大脑生病」了,病友常出现幻听、感觉遭到迫害等症状,导致工作与社交能力减退、专注力变差等。研究显示,超过5成思觉失调症患者在首次住院后一年内有復发风险,若缺乏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復发率更达9成以上。然而,若在住院时及早使用长效针剂,出院后持续使用,有助下降约12%再住院风险,甚至增加回归社会的可能性。
睪固酮是男性重要的荷尔蒙。泌尿科医师戴定恩表示,根据最新研究,男性体内睪固酮浓度越高,老化速度可能因此变慢,比较有精神,但也可能会变得比较小气,对于别人的利益比较不在意,而包括年龄增长、压力大、肥胖或某些药物副作用,都可能造成睪固酮变少,让晨勃减少,勃起变没力。
大二20岁王同学高三时出现听到旁人听不见的声音、妄想、以及思维紊乱,就医时被诊断为「思觉失调症」。王同学于高中时开始服用抗精神病剂,近期因课业压力大,常忘记服用药物,造成幻觉等症状,卫福部桃园医院指出,院方引进长效针剂,可减少口服药物剂量,也维持病况稳定无须住院治疗。
骨松性骨折是造成失能、死亡的危险疾病,全球每3秒就有1人发生。许多人误以为使用骨松药物后,腰酸背痛就能改善、可健步如飞等,不符预期就终止治疗,反致骨质快速流失。国卫院团队分析健保资料库33万名患者发现,随着使用长效针剂的比例上升,用药遵从性提高,与2008年相比,2018年的再骨折风险已降低15%。若能把长效针剂视为疫苗,特别针对高风险族群使用,将可降低整体社会的医疗照顾负担。
卫福部完成今年健保总额核定,预算突破9千2百亿元,成长率达5.5%,成长金额创下史上最高,遭到健保相关团体批评是「政治凌驾专业」,卫福部长邱泰源今天强调,政府完全尊重健保总额规定的过程,5.5%是国发会核可的最高点,且即使如此,也难以达到立法院通过的主决议,今年年中6月30日前,平均点值达1点0.95元的目标。
社区治疗是社安网中重要的一环,为避免思觉失调症患者再住院,长效针剂是一大利器,比起天天吃药的高血压、天天打针的糖尿病,治疗更便利,但台湾长效针剂的覆盖率仅2成,落后西班牙、澳洲。专家期待政府挹注更多资源,帮助患者及早稳定病情。
疾管署统计,全台爱滋感染人数834人,随着药物治疗进步,三合一单锭药、长效针剂等有效治疗及U=U新观念(测不到病毒等于不具传染力),爱滋感染者健康品质已有效提升、寿命延长,但社会中仍存在爱滋歧视,导致感染者心理健康品质差,常见忧郁、失眠问题,呼吁社会消除爱滋污名,建立更友善环境。
40多岁思觉失调症病友「小南」,在南投县草屯疗养院社区復健中心接受治疗与职能训练,常因拖延服药影响训练,经接受长效针剂治疗1年,顺利考到烘焙证照回归社会。台湾社会与社区精神医学会12日举办记者会分享,长效针剂帮助病友用药更规律,并降低再住院风险,期待透过精神科居家治疗与社区主持大力推广精神治疗长效针剂,深入基层社区治疗。
长效针剂被视为思觉失调症的治疗利器,据研究显示,使用长效针剂且治疗不中断者,再住院风险可降12至13%之多,医生出身的屏东立委苏清泉也认可这一治疗,但台湾在使用认定及费用上,相较日韩国家严格且贵,建议应适度放宽。
卫生福利部与经济部共同举办的「2024国家药物科技研究发展奖」,今天(19)举行颁奖典礼,颁发药品类、医疗器材类及制造技术类之金、银、铜质奖,肯定得奖者卓越研发成果,彰显国内生技医药产业研发实力与国际竞争力,未来将持续推动和支持生技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鼓励更多优秀的团队投入创新研发,期望政府与生技产业携手,共同推动台湾成为全球生技医药研发重镇。
新版《精神卫生法》将在12月14日实施,原定21项子法同步生效,但目前尚未到位。卫福部长邱泰源今天表示,目前已完成12项子法预告,仍有9项尚未完成。心理健康司代理司长郑淑心补充说明,其中3项有望本月完成,另有6项与司法院相关,如强制住院改採法院保留原则,须另订施行日期。
35岁小张10年前发病成为思觉失调症、双极性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却又不满吃药会变胖,未能遵照医嘱,导致反覆发作,加上情绪易躁动,母亲也屡干涉医疗行为,还曾与医护人员大打出手,透过医护团队一对一调整药物、每月施打1剂长效针,现已不再躁动,重拾温顺个性。
高雄一名41岁陈姓男子大学时因无法承受压力,出现自言自语、多疑等症状,家人一度以为他中邪,不停奔波宫庙加给他喝符水,希望能让情况好转,不过陈男经凯旋医院诊断后,确诊为思觉失调症,多年来病况不稳,直到5年前接受长效针剂治疗,逐渐稳定疾病,重拾吉他音乐教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