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预防食道癌的搜寻结果,共12笔
一名35岁男子个性海派,每逢喝酒聚会,总喝到酒酣耳热、满脸通红,半年前开始觉得吞咽卡卡,就医检查竟发现是罹患3期食道癌,即使经放疗,仍保不住食道,全被切除以胃重建。医师提醒,喝酒会脸红者,是因体内ALDH2酒精代谢基因缺陷,应视为警讯,若还逞强喝酒,罹患食道癌风险是常人的80倍。
苗栗县一名84岁老翁,因体重异常下降、食欲差,且进食时会感到噁心、吐出白色泡沫痰,前往卫福部苗栗医院就医,经主治医师安排胃镜检查发现食道中段距离门齿35公分至45公分处有肿块,并有渗血脂情形,经予切片检查,并进一步安排做电脑断层检查后,确诊为食道癌第四期。
过去有不少名人皆因食道癌而离世,且患者有年轻化趋势,引发国人对该病的关注。对此,资深护理师谭敦慈引述研究指出,食用柑橘类水果,能减少食道癌风险达14%。不过,她也强调,不用全都只吃柑橘类,只要是高维生素C的水果,都有助于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从而降低罹癌风险。
59岁女星方文琳昨(25)日深夜在社群上自曝6月底罹患食道癌,她回顾过去生活习惯,认为「这几年睡前喝一小杯58高粱、超爱喝热汤」应是罹癌主因。根据卫福部112年的统计,台湾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序,「食道癌」排名第九且由于食道癌的5年存活率只有20~25%,一旦转移至淋巴、肺部或其他远端器官,5年存活率甚至不到5%,因此被封为「短命癌」。
港星徐少强1日因食道癌病逝,肝胆肠胃科医师王文伦指有菸酒槟榔3习惯者,罹食道癌机率是常人的200倍,此外,有胃食道逆流者,也可能因胆汁逆流,造成食道反覆发炎致癌,提醒若有吞咽困难、吞咽时有异物感、胃酸逆流、火烧心、声音沙哑、体重减轻等可能徵兆,要及早就医。
血型也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对此,肝胆肠胃科医师钱政弘指出,从大数据分析及相关研究来看,O型血的人更容易罹患胃溃疡,主要在于此种血型较易吸引胃幽门杆菌感染。此外,O型血的食道癌患者,于术后復发的机率也相对较高。而想要预防食道癌,他强调,钙离子的补充至关重要,亦有助于减少大肠癌发生的风险。
一名病人本身有抽菸、喝酒的习惯,因3个月瘦了5公斤,且合併吞咽困难而求诊。结果经胃镜检查,最后确诊为食道癌第3期。医师提醒,若出现吞咽困难伴随体重逐渐下降的情况,应尽快就医检查以确认是否为食道肿瘤所致。
苗栗65岁邱姓男子本身有喝酒的习惯,一日因解黑便、胸部及腹部有轻微疼痛而到急诊就医。在接受胃镜检查时发现胃的下端有肿瘤,切片检查为恶性肿瘤,经电脑断层及正子造影检查后,确诊为食道癌第二期,立即安排胸腔外科医师进行手术切除,术后顺利恢復,持续门诊追踪、状况良好。
艺人安迪及裕隆集团董事长严凯泰都因食道癌过世,林口长庚医院临床毒物科护理师谭敦慈,根据哈佛大学研究,喝酒会脸红的人若喝酒,得食道癌的机会是一般人的40倍,要预防食道癌要多补充钙与维生素C,可吃樱花虾加芭乐,或优格加水果,加速这两种营养素吸收。
食道癌是国人第九大好发癌症,胃肠肝胆科医师戴豪彣分享一名门诊病例,一名男子常觉得有「火烧心」症状,自行购买「胃食道逆流」药物服用,有回呕吐发现有血丝才就医,发现竟已罹患食道癌,提醒要预防食道癌,除戒菸、酒与槟榔外,更要避免直接吃下太滚烫的食物。
台湾一年四季都吃得到高丽菜,产量多时价格便宜,肾臟科医师江守山表示,高丽菜可以保护心血管、预防骨质疏松、改善肠胃问题,还能预防食道癌、大肠癌、肝癌等6种癌症。一名肾功能不全的女病患在他的建议下多吃高丽菜,3个月后明显改善胃痛状况,肾功能也恢復正常。
食道癌为国人常见的消化道癌症,该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往往难以察觉;而晚期治癒率不佳、5年存活率仅10%,死亡率高居不下,如何预防是重要议题。对此,基隆长庚纪念医院胃肠肝胆科医师钱政弘分享5类食物能防食道癌,包括富含维生素C、锌离子、钙离子的食物,以及绿茶、绿色蔬菜和水果。其中,他特别提到莓果类的水果最有效,根据研究统计,可减少罹患食道风险达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