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食物摄取的搜寻结果,共85笔
近年「瘦瘦针」掀起减重热潮,随着第3代「瘦瘦笔」在台上市,再度引发讨论。专家提醒,瘦瘦针并非万灵丹,许多人误以为「打了就不饿、不吃就会瘦」,忽略均衡营养进食与肌肉维持的重要性。若施打期间饮食高油高糖,不仅无法达到减重效果,还可能伤害肠道菌相,增加身体负担。
近期连假放不停,尤其在中秋节烤肉、月饼等高热量食物摄取之下,身体负担增加;不少民眾在假期结束后,会寻求「轻断食急救」,其中最多人讨论的就是 168、1410 断食法。医师表示,轻断食能够恢復代谢平衡,其中,1410相对容易执行,可能更适合一般人长期维持。
全球有22.7%的老年人患有老年性厌食症。这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进食障碍,特徵是食欲下降与食物摄取减少,可能导致肌少症、衰弱、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而透过观赏「吃播」影片,有助于增加进食意愿。
现代人天天滑手机、长时间盯萤幕,常会补充叶黄素,来改善眼睛乾涩、视线模糊,对此,营养师吴悦慈表示,叶黄素属于脂溶性营养素,建议要随餐且搭配油脂食物一起吃,例如坚果、酪梨、橄榄油、肉类,就能强化营养吸收。
脂肪肝可能造成肝臟持续发炎。内分泌医师杨江奕表示,脂肪肝主要是因肝细胞内堆积太多三酸甘油酯形成的油泡,跟肥胖造成的胰岛素阻抗性有关系,也因此第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脂肪肝机率高达5至7成,严重恐导致肝癌,这类患者更要积极减重,控血糖又防癌。
桃园市政府卫生局自9月1日起至10月31日举办「体位FUN轻松 桃园学子向前衝」线上活动,深入国中小、高中职校园,从小养成健康体位知能,线上观看减糖、减盐、我的餐盘有全谷及身体活动等4部卫教短影音,完成答题即可抽百元礼券,另上传健康饮食或运动照片再抽两百元礼券,将健康生活知识融入家庭。详细内容请至活动网址查询。
夏天好发泌尿道结石!一名36岁上班族,没有任何慢性疾病,但连续两年夏天都因血尿、左腰疼痛等症状,半夜痛到叫救护车挂急诊,两次都是左侧输尿管结石阻塞。第一次接受止痛药、多喝水后,隔天排出一颗米粒大结石,第二次则因石头过大,接受体外震波打碎石头后顺利排出。
有强健的免疫力,精神好也不易生病。基因医师张家铭表示,最新研究发现,「胆碱」这个隐形营养素,对人体免疫系统极有助益,能降低身体发炎、改善脂肪肝、糖尿病,甚至还能保护大脑,建议民眾早餐可吃颗蛋、加点豆类或坚果,就可补充胆碱,进而强化免疫力。
尿路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疾病之一,屏东医院泌尿科医师张哲维表示,喝水不足是尿路结石首因,预防尿路结石的「五要点」,每日要摄取2500至3000c.c.水分、避免高盐饮食减少高蛋白摄取、降低高普林与高草酸食物摄取、注意慢性病控制与家族史风险、曾罹患尿路结石者应定期追踪。
中午吃不对,害下午昏沉、焦虑。医师陈洁雯指出,许多人午餐随便吃,导致血糖先急飙后又急跌,出现疲倦、想睡,甚至情绪不稳的情况,不想午饭过后精神差,就要掌握3秘诀,包括优先选择原型食物、摄取足量优质蛋白质、摄取好油,不只让人下午精神满满,长期下来,对内分泌系统和整体健康都有益处,其中,摄取好油还能助消化、护大脑。
名嘴马西屏自曝已出现10年的失忆状况,并劝大家儘量别吃安眠药。神经内科医师方识钦表示,吃安眠药会让人睡不沉,「只有浅睡,没有熟睡,当然脑袋就没有被洗到」,根据官方统计,60岁以上的人,吃1颗安眠药罹患失智症风险是没吃者的1.5倍到2倍,若吃到3颗,失智风险提升5倍。
退化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可能出现关节软骨磨损,走路时出现疼痛的情况。营养师郑婉苓表示,吃对食物有助补充关节营养,建议平日应摄取足够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Omega-3脂肪酸、蛋白质,例如鲑鱼、鲭鱼、牛奶等,都有助于减少关节发炎与僵硬等不适。
55岁的吴先生因右脚大拇指关节反覆肿痛就医,经检查发现尿酸值高达9.1mg/dl,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医师提醒,高尿酸除了引发痛风,也可能造成肾臟病、心血管疾病等,应及早治疗并调整生活习惯。
许多人习惯在饭后来上一碗汤,但其实饭前喝汤对健康更有益处。饭前先喝汤能提升饱足感、减少热量摄取,还能延缓血糖的上升,不过,也要选对汤,避免浓汤、火锅汤底等重油重咸口味。
不少女性都有水肿的困扰,月经来时,身体代谢最旺盛,需要的营养也多,一旦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水肿也会接踵而来,体重可能增加1~3公斤。想控制体重的女性,经期不宜大幅度减肥,等到排卵期前一周,就是从事有氧运动的最佳时机。为防水肿,平日也应少吃高钠食物,例如泡麵等。
台湾痛风患者人数高达近百万人,高尿酸是主因。营养师薛晓晶表示,尿酸高不只是吃太好,最新研究发现肥胖竟会主动锁住尿酸,即使没有吃海鲜等高普林食物,只要身体处于高胰岛素状态,尿酸就不易排出,而久坐、腰围超标与餐后易疲倦者,都是高危险族群。
多数民眾随着年纪增长,开始注重健康饮食,不过日本医师和田秀树发现,很多中高龄者以为吃蔬菜、清淡饮食就是健康,却造成蛋白质和脂肪不足,面临低营养及免疫力下降双重危机。他表示,牛奶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建议中高龄者每天喝一杯牛奶,可能大幅延缓身体机能退化。
美国史丹福大学医学院(Stanford Medicine)近日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人体血糖对于碳水化合物的反应,可能为新陈代谢状态提供关键讯息,有助于辨识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的初期徵兆。另外,三餐食物按照特定顺序摄取,有助于降低血糖飙升速度,降低肥胖助因。
豆类食品是许多民眾爱吃的食物之一,也是摄取蛋白质的优质来源,不过并非所有豆类食品都很健康。台湾事实查核中心近日表示,网路热传影片号称「豆腐乳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中老年人适量吃好处多,不过邮政医院营养师黄淑惠说明,豆腐乳太咸、含钠量太高,根本不可能多吃,发酵过程易产生杂菌,并非营养食品,建议应吃豆腐、豆浆、蛋、牛奶、瘦肉等其他食物来摄取蛋白质。
告别肥胖!享瘦有感不走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