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總稱,基本釉色以黃、綠、褐為主,因此稱為「三彩」,不過實際上,釉料還包含藍、紅褐、紫等顏色,但卻少有黑色的釉陶,大陸歷史學者解釋,黑色釉料在高溫狀況下不穩定,所以不容易成色,製作時的成功率極低。
根據大陸節目《中國國寶大會》介紹,河南洛陽出土一尊「唐三彩黑釉陶馬」,全身塗滿黑釉,唯有臉部、鬃、尾、蹄為白釉,膘肥臀圓又精壯,是西域良馬的典型體態,除了表現出唐朝人的陶製工藝技術,也是1000多年前東西方交流的見證。
大陸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煒提到,唐朝人非常喜歡馬,不論官方還是民間都大量養馬,甚至透過朝貢與互市貿易的方式,從西北地區引進良馬,所以唐代馬匹的品質非常好,馬也成為唐人製作唐三彩的題材,不過從出土的文物發現,黑釉陶馬非常少見,目前只發現2尊,除了河南洛陽的唐三彩黑釉陶馬外,另一件出土於洛陽的安菩夫婦墓。
唐煒解釋,黑釉陶唐三彩相當稀有,因為黑色釉料在高溫條件下,成色比較不穩定,成功率並不高,河南洛陽出土的「唐三彩黑釉陶馬」,更是唐朝雕塑藝術和製陶工藝的完美結合。對此,大陸中國絲綢博物館副館長周暘也提到,馬用於交通與軍事,若是沒有馬匹,國家安全恐遭受影響,因此人與馬在唐朝已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愛馬成痴。
文章來源:知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