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一件「素紗襌衣」,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夫人辛追的陪葬品,擁有2000多年歷史,重量只有49公克,輕薄到能透光,顯現出漢初精湛的織造工藝,現代專家曾嘗試複製素紗襌衣,花了13年才成功。
大陸節目《中國國寶大會》介紹,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素紗襌(音同單)衣,其織物密度稀疏,經緯絲的直徑較細,重量只有49公克,顯現出西漢初期已有養蠶、抽繭取絲等技術,織造技藝也相當高超,湖南博物院還曾委託某研究所複製素紗襌衣。
豈料仿製出來的素紗襌衣成品卻重80公克,經專家研究發現,超重原因在於蠶絲,現今的蠶比古代還要肥大,吐出來的絲又粗又重,為了讓蠶絲變輕,於是研究出一種特殊食料來控制蠶的重量,才成功織出重49.5克的仿真素紗襌衣,過程耗費13年時間。
大陸復旦大學考古學教授高蒙河提到,素紗襌衣品質很好,裡面沒有內襯,透光率達75%,若去除袖口與領口棉織物,衣服更是輕到只有30公克。此外,文學理論著作《文心雕龍》記載,「是以『衣錦褧(音同炯)衣』,惡文太章」,指古人穿華麗錦袍時,會在外面罩一件褧衣,也就是類似素紗襌衣的罩衣,避免錦袍上的紋飾過於耀眼,給人一種若隱若現的感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