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馬王堆漢墓的搜尋結果,共17筆
台東市長陳銘風的隨行秘書李洋,同時也是新二代藝術家,以新興工藝「漆畫」見長。因與東京奧運羽球金牌得主、運動部長李洋同名,常被同事暱稱為「部長」。昨(3)日於台東生活美學館舉辦個展「漆語畫言」,以大漆媒材展現漆畫的繪畫語言。
位於大陸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的馬王堆漢墓,曾在1972年出土大量保存完好的漆器、絲織品,以及墓主人、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夫人「辛追」(約西元前168年)保存完整的濕屍而轟動全球。而在當年,考古學家曾對辛追的遺體進行解剖研究,結果發現,辛追的臟器完整、沒有移位,僅略為縮小和變薄。
澎湃新聞27日報導,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紀念日前夕,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於5月26日啟新,開啟校地合作共建協同創新育人平台新征程。本次煥新啟用的3棟科研樓空間,主要聚焦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三大先導產業和戰略領域,支撐重大科研平台建設和重大創新任務實施,融入國家實驗室建設。
大陸央視報導,湖南博物院16日發布馬王堆研究新成果,2000多年前「枕巾」為何新證為「坐墊」?近期,湖南博物院馬王堆漢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在對馬王堆出土部分絲織品開展進一步深入研究時,將出土於馬王堆一號墓北邊廂的綺地乘雲繡「枕巾」重新定名為「茵席」,也就是「坐墊」,糾正半世紀來對這件文物功能屬性誤解。
大陸央視報導,2000多年前的「新衣」什麼樣?T形帛畫為趕時髦改繪過? 5月16日,湖南博物院發布「馬王堆絲織文物智慧數字仿真復原」項目最新研究成果在湖南博物院發布,「赭黃色紗地印花敷彩絲綿袍」數位孿生模型首次亮相。
馬王堆漢墓女屍、鳳凰山168號漢墓男屍為中國著名古屍,它們因在出土時保存良好聞名於世,在2009年時,位於江南地區的荊州也出土1具保存完好的清代女屍,但不同於前述古屍,這具在潮濕的江南出的古屍竟是具乾屍,專家分析,形成乾屍的原因可能與墓主人本身、墓中有防潮物品,以及密封良好等原因有關。
武王墩墓位於大陸安徽省淮南市,是戰國晚期楚國的王級墓葬,其中一號墓是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且結構最複雜的楚國墓葬,日前考古團隊宣布對一號墓考古工作全部結束,大多數學者認為,一號墓的墓主是戰國晚期的楚國君主楚考烈王;除此之外,考古學家還在這裡發現了楚式「兵馬俑」,且這種人俑直到漢代墓葬仍在使用。
位於大陸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的馬王堆漢墓,曾在1972年出土大量保存完好的漆器、絲織品,以及墓主人、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夫人「辛追」(?~約西元前168年)保存完整的濕屍而轟動全球,此外,墓中還出土包括梅花鹿、天鵝在內的各種獸骨,甚至還有一盅蓮藕湯。
作為中國歷史悠久的名城之一,湖南長沙享有多重美譽,市內的嶽麓書院創立逾千年,今日仍是持續培育研究中國歷史與思想文化的重鎮之一。於此同時,市區內的太平街與橘子洲均富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成為各地民眾前來旅遊打卡的熱點之一。
1971年出土的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漢墓,由於出土千年不腐的女屍「辛追夫人」揚名於世,但在2002年,江蘇省連雲港市也出土1具保存完好、名為「凌惠平」的西漢千年女濕屍,考古專家甚至稱,女屍膚色白中帶粉、「比現代人還好一點」。
馬王堆漢墓位於大陸湖南省長沙市,出土了大量的漆器、木器和紡織品外,還有不少簡帛文獻,且醫書高達25%,內容大多與養生相關,然而大陸湖南省博物院馬王堆漢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指出,墓主之一的辛追夫人其實一點都不養生,不但無肉不歡,還因為暴飲暴食引發膽石症與冠心病,進而不幸猝死。
古代封建社會非常重視女性的貞操,因此發明了許多辨別是否為處女之身的「奇術」,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守宮砂」,但大陸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于賡哲指出,守宮砂並不能檢驗處女,只能用來防嫌,並且許多古代的醫學家都對守宮砂的效用抱持懷疑態度。
大陸央視新聞引述湖南博物院消息,經過數十載努力,馬王堆漢墓一號、二號、三號墓出土的所有文物完成了系統性清庫。經全面系統的整理和研究,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包括馬王堆古屍(辛追夫人遺體)和漆木器、紡織品、簡帛3大主要門類,共整理出2萬6937件文物。
1972年大陸考古學家在湖南長沙東郊的馬王堆一號墓中,發掘了2000多年前的不腐女屍「辛追」,由於出土時不僅關節可活動,就連血管也清楚可見,就像是剛下葬的樣子,被譽為「東方睡美人」。湖南博物院17日首度公開辛追夫人的3D形象,復原其真實面貌,分別為年齡約35歲的全身坐姿版和50歲左右的頭部形象。
馬王堆漢墓位於大陸湖南省長沙市,包含西漢時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其妻子辛追以及兒子利豨或兄弟3座墓葬,考古團隊在一號墓中出土了2件「素紗單衣(又作素紗禪衣)」,是迄今為止最輕薄的絲織衣物,重量僅達49克,因此曾被譽為「世界上最難仿製的衣物」。
古代雖然沒有科學技術,不過經常觀測天文,甚至發明出相關儀器。大陸考古學發現寫有天文學文獻的戰國楚帛,內容包含創世神話、占卜及古代曆法,不僅如此,還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最早「彗星圖」,古人對特殊天文現象也有詳細記錄。
在一般人眼裡,死亡意味著生命的終結,不過古人卻認為是生命的重生,為了確保死後仍有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許多皇家貴族在生前就開始修建古墓,下葬時除了有價值連城的金銀財寶做為陪葬品,甚至不惜以活人殉葬。2002年大陸考古學家在陝西省西安市發現一座1男7女的夫妻合葬墓,更出土了名為「銅祖」的超羞古物,讓專家看了臉紅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