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經常演皇帝用膳前,太監會拿出銀針試菜,確保食物安全無虞,銀針若是變黑,表示菜品被人下毒,但「銀針試毒」真的可靠嗎?大陸金陵科技學院副教授廖望春提到,古代最常被試的毒物是砒霜,古人提煉技術不純,使砒霜內含硫和硫化物,兩者產生反應使銀針變黑色。
據大陸節目《我有傳家寶》介紹,古代皇帝吃飯前會用「銀針試毒」,不過節目組拿水煮蛋做測試,發現銀針插進蛋內竟變黑色,不過雞蛋並未被下毒,廖望春副教授解釋,雞蛋內含有胺基酸,加熱時會分解產生硫化物,在蛋黃和蛋白交界處形成一層深綠色。
廖望春進一步說明,銀針會與硫發生反應,產生黑色的硫化銀,在宋朝人宋慈所著的《洗冤錄》,確實有提到「銀針試毒」的方法,但當時是測試特定毒物,最常見的就是砒霜,即三氧化二砷,銀與純度高的砒霜接觸並不會有反應,但古代提煉技術有限,製作出來的砒霜內多少含硫和硫化物等雜質,使用銀針測試自然會變黑色。
另一檔節目《萬萬沒想到》曾使用銀針測現代有毒物質,分別是殺蟲劑、河豚肝臟及消毒水,銀針唯有接觸到消毒水才變色,不過這款消毒水並未含硫,北京農學院教授任建軍解釋,銀離子被氧化也會變黑色,不光是在含硫的化合物內,這款消毒水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屬於強氧化劑,使銀離子氧化,導致銀針變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