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考古學家在位於青海的「喇家遺址」中,發現一個倒扣的碗,打開一看驚覺裡面竟有保存完好的麵條,且根根分明,時間可追溯至4000年前,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最古老的麵條,因此又有「天下第一碗麵」的稱號。

綜合陸媒報導,2002年11月大陸考古團隊在位於青海省民和縣官亭鎮喇家村的「喇家遺址」中,發現一個倒扣的碗,考古人員小心翼翼將碗和土一起取了出來,並將碗揭開,驚見裡面細細的、呈現淡黃色的條狀物體,考古研究員蔡林海第一時間拍了照片,並將碗放回去,再用保鮮袋密封起來,隨後送回實驗室進行分析研究。

根據文獻記載,古代最早有關麵條的文字紀錄出現在東漢,距今只有2000多年歷史,而這次的發現,將食用麵條的歷史往前推了2000年,只是這碗麵條的材料和現代不同,研究人員透過植物中的植矽體與常見的糧食作物進行比對,發現麵條並不是用小麥製作,而是以小米為主,並混合少量的黃米,除此之外,還發現了油脂和維生素的成分。

根據研究人員的分析結果證明,喇家遺址出土的條狀物,確實是一碗由4000年前人類製作出來的麵條,當時突如其來的地震和洪水襲擊喇家,這碗麵被打翻在地,被泥沙掩埋,形成了一種密閉的真空狀態,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環境,才得以將這碗麵條保存至今。

大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表示,雖然尚不清楚這碗麵條的加工工藝,但從麵條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已經會將種子脫粒、粉碎、成型、烹調,而且成品的小米麵條做得細長且均勻,這在食物史上是相當重要的創造與貢獻。

#喇家遺址 #青海 #大陸 #考古 #麵條